穷查理宝典推荐书目09
行,如何在金融衍生品贸易上进行所谓的“大胆创新”,就算损害客户利益也在所不惜,已沦为巨型赚钱机器的事实。这也是
第一本关于金融衍生品的国际畅销书。1993年,年轻的弗兰克·帕特诺伊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进入了第一波士顿,次
年转投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成了世界上最能赚钱的一群人的一员。1995年,他离开摩根士丹利,以实实在在的亲身
经历写成《诚信的背后》,揭开了华尔街金融创新与圈钱游戏的真相。在华尔街,如果有人说你是个好人,他的言外之意就是
你是个笨蛋。对于大多数金融产品(如期货、外汇、衍生物等)而言,买卖双方的盈亏之和等于零。也就是说一方的利润就是
另一方的损失。书中提到的许多美国著名公司都是这些利润背后的牺牲品。芒格为什么谈起这本书?芒格谈到对金融机构和衍
生品的警告时,最后考虑到衍生品破坏的可能性,他提到了这本书:在美国,绝大多数大型公司无法甩掉衍生品账本。对于伯
克希尔这种已经很有钱的公司而言,去从事衍生品业务是很神经的想法。对大银行来说,衍生品是一桩疯狂的生意。如果你是
个头脑正常的人,曾经花一个月时间认真钻研大型的衍生品业务,你肯定会感到恶心。你会觉得它是刘易斯·卡洛尔(《爱丽
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你会觉得它是“疯帽匠的茶话会”。这些人虚假的精确更是让人难以置信。他们把最糟糕的经济学
教授奉为神明。去看《诚信的背后:华尔街圈钱游戏的真相》(又名《泥鸽靶》)那本书,作者是做过衍生品交易员的法学教
授弗兰克·帕特诺伊,他揭露了华尔街规模最大、声望最佳的公司之一的衍生品交易黑幕。《诚信的背后》作者弗兰克·帕特
诺伊如是说“我在摩根士丹利衍生产品部的面试进行得很顺利,尽管过程中我尽量不让自己显得过于急切。部门的名称是DP
G,‘衍生产品部’(Derivative Products Group)的缩写。面试时一个经理咕哝了几句‘一流
的业务,一流的文化’之类的话,另一个则说他确信衍生产品部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上来自新兴市场,也就是我所在的领域。他
许诺说如果我加入摩根士丹利,他会邀请我参加衍生产品部门的重要聚会——下一次活动的时间在1994年4月,名字叫作
‘F.I.A.S.C.O.’——泥鸽靶射击比赛。我听说过这个名字,而且很想参加,但我知道当一个投资银行的经纪人
向你许诺什么事时,这件事实际发生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这本书谈什么?主人公斯克鲁济是一位商人,一生只知道攒钱,
毫无人性。他克扣员工的工资,拒绝外甥的问候和祝福,不施舍分文给穷人。在平安夜,三个精灵带领他去领略了过去、现在
和未来的一些生活情境,让斯克鲁济从自制的陷阱和枷锁中解脱出来,领悟到圣诞节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他在圣诞颂歌奏响
时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这本书让我们意识到,圣诞节不是一道吃鹅还是吃火鸡的客观题,而是一道反省人与人之间——既然
都是神的创造——应当如何互相关爱的主观题。《圣诞颂歌》中的人物和情节在西方家喻户晓,一百多年来积聚的人气使其成
为狄更斯小说中最深入人心的一部。社会学家相信,这部作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圣诞节在西方世界的地位和价值,狄更斯本人
因此被称为“发明圣诞节”的人。芒格为什么谈起这本书?芒格在关于“人类误判心理学”的演讲中,说到要“避免不一致倾
向”:为了节省运算空间,人类的大脑会不愿意作出改变。这是一种避免不一致性的形式。在所有的人类习惯中,无论是好习
惯还是坏习惯,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情况。没几个人能够列出许多他们已经改掉的坏习惯,而有些人哪怕连一个都列举不出来。
与此相反,几乎每个人都有大量持续很久的坏习惯,尽管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习惯不好。考虑到这种情况,在许多时候我们说
“三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的。在狄更斯的《圣诞欢歌》中,可怜的雅各布·马里的鬼魂说:“我戴着我在生活中锻造的锁链
。”他说的锁链就是那些起初轻微得难以察觉,在察觉之后又牢固得无法打破的习惯。《圣诞欢歌》作者狄更斯如是说“‘斯
克鲁济,你太害怕这个世界了,’姑娘温和地说,‘你把一切其他希望都并入了这个追求,就是为了避免这个世界上肮脏的责
备。我已经看见你原来高尚的志向都一个紧接一个地消失了,只剩下那个主要的欲望,那就是唯利是图。’”“‘这些悲惨的
孩子属于人类。’幽灵说。‘男孩叫罪恶,女孩叫需要。如果不为他们做点什么,他们将毁掉人类。’”“‘我戴着我在生活
中锻造的锁链。’雅各布·马利这本书谈什么?小说《人生的枷锁》中,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
,他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孤僻又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不合理的学校制度的摧残,而当
他走入社会后,又承受了爱情苦痛的折磨。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
羁的凯里,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这两条禁锢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旋涡中,寻求人生的真谛。芒
格为什么谈起这本书?芒格在南加州大学GOULD法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谈道: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而且我们
应该去爱那些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先贤。萨默赛特·毛姆在他的小说《人生的枷锁》中描绘的爱是一种有病的爱。那是一种病
,如果你们发现自己有那种病,应该赶快把它治好。1915年,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出版了自传体小说《人生的枷锁》,
这本书通常被认为是他最出色的作品。小说的主角菲利普遇到了伦敦的女服务员米尔德莱德。米尔德莱德瞧不起菲利普,但菲
利普疯狂地爱上了她。菲利普知道他自己很蠢,也很讨厌自己。他把所有钱都给了米尔德莱德,而得到的回报却是憎恶和羞辱
。毛姆如此描绘这段关系:爱情就如他腿上的寄生虫,吮吸着他生命的热血,维持其可恶的生存;它拼命地吸取他的精力,使
他对别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人生的枷锁》作者毛姆如是说“世界上最大的折磨也莫过于在爱的同时又带着藐视了。”“他
全部生活曾经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的理想后面,那是他们用语言和书本灌输给他的思想,而绝非是他自己心里的愿望。过去
左右着他生活道路的那些他认为是应该做的,而不是他全心全意希望去做的事情。现在他不耐烦地把这所有一切都抛弃了……
也许对幸福的俯就是自认失败,但是,这种失败比许多次胜利都要强。”“一个人要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也非得经历同样的痛
苦不可。在此,差别在于,虽然每个人同样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有机体,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样认识到
自己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的存在。这种离群索居的感觉在青春期尤为明显。可是这种感觉,并没有发展到使个人和同伴之间
的差别达到今人一目了然的明显程度。只有像蜂巢里的蜜蜂那样很少自我意识的人,才是生活的幸运儿,因为他们最有机会获
得幸福。他们集体行动,群起群居,而他们的欢乐也只因为大家共享才成其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