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法律
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2. 指引自己、评价他人、教育一般人、预测相互间、强制违法犯罪者。
3. 法是由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物质制约性)
4. 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阶级性)
5.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意志性。(国家意志性)
6. 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国家强制性)
7.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规范性)
8. 法作为一般的行为规范在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普遍适用,具有普遍性。(普遍性)
9. 法是具有严格、明确的程序的社会规范。(程序性)
10. 法是具有可诉性的社会规范。(可诉性)
11. 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法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12. 习惯、判例、政策、学理等属于法的非正式渊源。
13. 宪法是我国最根本的法的正式渊源
14. 我国,制宪主体是人民,制宪机关是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
15. 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是全国人大。
16. 我国,有权解释宪法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17. 我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18. 法律的制定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19. 全国人大有权制定基本法律。
20.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非基本法律。
21. 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22.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主体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23. 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24. 自治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制定主体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