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当下的力量——第一章 你不等同你的大脑 -情绪:身体对思维的反应4

当下的力量——第一章 你不等同你的大脑 -情绪:身体对思维的反应4

2025-06-17 14:32  浏览数:441  来源:小哒    

情绪: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情绪是什么?我陷入情绪的时间比陷入思维的时间多。
我这里所说的“思维”,不仅仅是指思考,还包括你的情绪以及所有无意识的心理——情绪反应模式。情绪在思维和身体的相
遇处产生。它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之一,或者可以说,它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比如,一个攻击性的想法或敌对的想法会聚
集你体内的被我们称之为愤怒的能量。这时身体准备开始战斗。身体上和精神上受到威胁的想法促使身体收缩,这就是我们所
谓的恐惧在身体上的反映。研究显示,强烈的情感甚至会导致身体的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代表着情绪的身体层面或物质层
面。当然,你通常不会意识到你所有的思维模式,通常只有你哦观察你的情感,你才能对它们保持意识。
你被你的思维、喜好、判断以及分析控制得越多,也就是说你的观察者意识越少的话,你的情绪能量的负荷就会越强,不管你
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你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绪,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联系,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生理这一层面体验到他们,
它们会以生理问题或疾病的形式出现。近几年来,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所以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再来细说。强烈的无意识
情感模式可能会显化成发生在你身上的外部事件。比如,我观察到那些内心充满愤怒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表达愤怒的
人,更容易从言语上或身体上遭受其他愤怒之人的莫名其妙的攻击。这是因为他们散发着强烈的愤怒波动,被某人无意识地接
收,从而引爆了这个人自己内心潜伏的愤怒。
如果你很难感受到你的情绪,那么请先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体的内在能量场上。从里至外感受你的身体。这将会使你感受
到你的情绪。稍后我们将会对此做详细的讨论。
你说情绪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但是有时这两者之间也会发生分歧:当思维说“不”时,情绪可能会说“好”,或者反之。
如果你真想了解你的思维,身体总是给你一个真实的反应,所以请在你体内去看或是感受它。如果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分歧,那
么思维永远是说谎的一方,情绪则始终是真实的。这里所说的真实,并不是指你是谁的终极真理,而是你当时思维状态的相对
真实。
表面的思维和无意识的精神活动之间的冲突当然是很常见的。你也许还不能把无意识地思维活动变成有觉知的,并感受到它,
但它总是以一种情绪的方式在身体上反应出来,好让你能觉察到它。运用这种方式来观察情绪,和“蜻蜓或观察思维”有异曲
同工之妙。唯一的区别是,思维存在于你的大脑里,情感却具有强烈的生理成分,所以你可以在体内感觉到它。然后,你可允
许情绪的存在,但却不要受它控制。你不再是你的情绪,而是一个观察者。如果你这样做,所有无意识的东西都将会被意识之
光所照亮。
所以,观察我们的情绪就像观察我们的思维一样重要吗?
是的,你应该习惯这样问自己:“此刻,我内在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问题将会把你引向正确的方向。但是,请不要进行分
析,观察就可以了。请将你的注意力集中于内在,并且去感受情绪的能量。如果没有情绪存在,那么请更深地去关注你身体的
内在能量,这就是进入本体的大门。
情绪通常代表着一个被强化的以及被注入能量的的思维模式,由于它的能量是蓄势待发的,所以一开始我们不容易维持临在的
意识而观察它。它要控制你,而且它通常都会得逞——除非你有足够的临在意识。如果你由于缺乏临在意识而陷入无意识地情
认同之中,这是很正常的,而且这种情绪会暂时地变成“你”通常,在你的思维和情绪之间有一个恶性循环:它们相依为命。
思维模式通过情绪创造了一种它自己的被放大了的反应,而情绪的振动频率又一直为原来的思维模式注入活力。
基本上来说,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原始的、无差别的情绪的变形,这种情绪源自我们不清楚自己在名字和身体之外究竟是谁。
由于它的无差别性,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准确描述这种情绪的名称。恐惧可能是最贴近的一个答案,但是除了不断地感到威胁之
外,它还包括一种深深的被遗弃感和不完整感。我们把它称之为“痛苦”是很合适的,因为它和前面说的那种最基本的情绪一
样,是无差别的。思维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反抗和消除这种情绪上的痛苦,这也是思维活动如此之多的原因。然而思维顶多也
只能暂时地将痛苦掩盖住。实际上,思维越是努力去摆脱这种痛苦,痛苦就会越深。思维永远不会找到解决方案,它也不会让
你找到解决方案,因为它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请试想一下本身是纵火犯的警察头目努力寻找纵火犯的情形。除非你停止从
思维认同中获取你的自我感,否则你将不会从痛苦中解放出来。只有停止思维认同,你的思维才会丧失它的力量,本体才会以
你原来的本性显露出来。
是的,我知道你想要问什么。
我要问:积极的情绪,如爱和喜悦,究竟是什么呢?
它们是与你本体相关联的本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思维出现空白时,感受爱、喜悦或短暂的宁静都是有可能的。对于大部分
人来说,只有当感受到极大美感、极度恐惧或体力受到极度挑战时,才能引起思维的暂时失语,这时,思维空白才会产生,当
这种思维空白产生时,突然,你就会感受到你内心的宁静,在这种宁静状态中,有一种微妙却很强烈的喜悦、爱与平和。
通常,这种时刻是很短暂的,因为大脑很快就会恢复它嘈杂的、被我们称之为思维的状态。除非你将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
否则爱、喜悦以及和平不会持久。但是它们不是我所谓的情绪,它们处在一个比情绪更深地层面。所以你需要完全地意识到你
的情绪,才能感受到它们。“情绪”字面上的意思是“干扰”。这个词源于拉丁文”emovere”,是骚扰的意识。
爱、喜悦与平和是深刻的本体状态,或是内心与本体联结时的三个方面,在这种状态下,它们没有对立,这是因为它们都源自
思维之外。但情绪则不同,它属于二元思维的一部分,受制于对立法则。简而言之,就是有好必有坏。所以在未开悟的、与大
脑认同的状态下,我们称之为“喜悦”的东西,只不过是痛苦和欢乐轮流交替时短暂的欢乐而已。欢乐总是衍生于你之外的事
物,而喜悦是由内而生的。今天让你欢乐的事情,明天坑你让你痛苦,或者它将会离你而去,所以一旦失去它,你将会感到痛
苦。而且,我们称之为“爱”的东西可能是一种短暂的欢乐和兴奋,一种沉溺性的需求,可能瞬间就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许
多爱情在经历起初的之后,会在爱与仇恨、吸引和攻击之间徘徊。
真正的爱不会让你感到痛苦。为什么这么说呢?它不会突然间就变成仇恨,当然真正的喜悦也不会转变成痛苦。如我所说的一
样,即使在你开悟之前——在你将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之前,你可能会短暂地感到真正的喜悦、真正的爱或深沉的内在平静
。这些是你真正本性的一些东西,即使在一个正常的爱情关系中,你也会感受到一些更为真实而不朽的东西的存在,但是它们
是短暂的,很快就会因思维的介入而消失。这就像你曾经拥有某种很珍贵的的东西却突然失去了它,或者你的大脑告诉你这只
是这一种幻象。实际上,这不是幻象,而且你不会失去它。它是你本性的一部分,它会受思维的影响但永远不会被思维破坏。
即使天空乌云密布,太阳也不会消失,它仍然在云层的另一边。
佛陀说人类的痛苦源于欲望和贪婪,如果你要摆脱痛苦,你就必须摆脱欲望。
思维不停地在外部或未来寻求拯救或满足以代替本体的喜悦。所有的欲望都来源于此。只要我有思维,我就会有欲望,需要、
执着、厌弃等,离开了这些就不会有“我”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渴望得到自由或开悟,那也是在未来寻求满足或完
整的一种欲望。所以不要努力解放你的欲望或试图“达到”开悟的境界。请关注当下,并成为你思维的观察者。不是引用佛的
话,而是成为佛,成为觉醒的人,这才是“佛”这个词含义。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