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

2025-05-23 06:21  浏览数:266  来源:小键人15276169    

淡泊名利并不是拒绝名利,而是要以平常心对待名利。——季羡林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排在第一
位,而慎独便是修身的目标,这也是儒家提出的一种修身的概念。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名叫公仪休的博士,因为德
才兼优而被选拔为鲁国的宰相。他刚正不阿,遵守法度,按章办事,杜绝“走后门”、拉关系。所以,百官都 很尊敬他,学
习他的品行。公仪休担任鲁相以后,规定鲁国一切做官的人,不得经营产业、与民争利。他认为,做官的人,在大的方面已经
得到利益了,而民众务农、务工、做生意,只取得一些小利,受大者不得再取小。因此,做官的人是不能兼做生意的。公仪休
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
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接受了你 送的鱼却被免去宰
相之职,那以后就买不起鱼了,这样的话,你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吃得到鱼吗?所以,收回你的鱼吧!”
拒不收鱼”的公仪休或许会被 现在社会的人嗤之以鼻,甚至觉得这样的人太迂腐,但在当时的年代,正是他们这种看似迂腐
的品行征服了千千万万的人。从这一角度来说,公仪休可称之为“慎独”君子。他们在独处的时候,会有强大的自律心,不会
被外界的东西所影响,从而违背了自身的原则。 公仪休的自律并非毫无根据,公仪休明白了今日受鱼,则他日无鱼可食
,有理有据地去节制自己的行为。所以说,慎独,符合先贤所教,防止有违背道德和损害心中本源的良好意念行为的发生,是
一种智慧的表现。 “慎独”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做不做坏事,能不能做
到“慎独”以及能不能坚持“慎独”,这都是考验自身的标尺。 慎独,仿佛是把自己的遮羞布掀开,扒了个精光,掏出内
心晾在炎炎赤日之下,让众人都来看个清楚,是黑是白,是清是浊,是明是晦,绝无半点虚假。所以说,它是一种残酷的自我
修炼方式。 慎独的人在审视自我的时候,就像是看到水晶玻璃制成的人,一眼就能看穿是否真的如自己所说般坦荡、善良
、勇敢、正直。司马光任宰相的时候,登门拜访者络绎不绝。为此,司马光在自家客厅里挂了一幅亲笔写的条幅:杜门谢客。
条幅大意是:需要进谏言的,请上奏朝廷;想要指出他的错误的,请写信给他,他会认真对照反省;私事相求的,他会酌情处
理,并且不愿意接待一有事就来造访他的人。 司马光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慎独”,他的挂条幅的行为不仅谢绝了造访者
,避免了肯能发生的“公事私办”等问题,还凸显了自己的笃诚廉洁、正大光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睿智的处世
方法就是“慎独”。人生在世,人前要正直,人后要正派,独处要正心。这就是“慎独”的延伸和内涵,“慎独”是时刻高悬
在心灵上的一把利剑,这把利剑可以警示、勉励和磨砺自己。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