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热情:给予肯定,不泼冷水《共情: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
情景再现
盼望好久的拉丁舞比赛的结果终于出来了,萱萱拿着奖杯和奖状,冲进家门。
“妈妈,这次拉丁舞比赛,我是冠军!”萱萱兴奋地对妈妈说。
“就是个小比赛,选手没几个专业的,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妈妈波澜不惊地说。
“谁说的?我们老师说,还有从外省专门来参赛的呢。”萱萱有点儿不高兴地说。
“比赛我看了,很多选手的水平一看就很业余,估计他们就是来玩玩。”妈妈一边拖地,一边平静地说。
“怎么会?”萱萱心中有点儿失落。
“总之你和高手还差得远呢,继续加油吧!”妈妈漫不经心地说道。
情绪分析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兴高采烈地跑到父母面前,却没有得到表扬和肯定,而是劈里啪啦一顿打击,试想哪个孩子能承受?
换位想一想,当你兴高采烈地拿着熬夜写出的方案交给领导,满心期待着得到好评,却被领导告知“重新做”,你的内心是
不是也有些失望?再多的热情也被浇灭了,更何况,孩子的承受力远不如成人。
那么,习惯泼冷水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哪些改变呢?
1.浇灭了孩子尝试的勇气
给孩子泼冷水的次数多了,还会造成孩子“习得性无助”。所谓习得性无助是指,在反复尝试一件事却无法获得成功时,形
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即“我多努力都没有用”。进而放弃尝试,哪怕结局能得到好的变化,也不愿意再做出尝试。父母对孩
子一次次的泼冷水教育,最终会让孩子患上习得性无助,失去尝试的勇气。
2.打击了孩子的自信
孩子再尝试做某件事成功的时候,心情是兴奋,愉悦的,同时自信满满。当他们渴望得到父母肯定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否
定,甚至嘲讽,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做事的信心。
有网友在微博上坦言说,自己小时候在家庭聚会上唱歌,妈妈则嘲笑她“唱的太难听了”,结果她再也没有当众唱过歌。即
使是长大以后,回想起这件事,内心依然觉得很受伤。
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只在当下。它会贯穿漫长的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扎进孩子的内心,不管任何时候,碰
一下,就会疼。
在某个青少年教育节目里,有一个小姑娘叫小媛。她的闺蜜是学霸,每次都是全校第一。小媛的妈妈就经常对她说:“你看
你成绩那么差,人家考全校第一,她怎么会愿意跟你交朋友?”
小媛非常难过,站在台上哭着对妈妈说:“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台下的妈妈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继续打击说:“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地打击你,因为我认为以你的性格,你要
不被打击,可能就会不踏实。”
或许很多父母都有相同的想法,一边在内心为孩子取得的成绩高兴,可嘴上却从不表现出来,因为生怕孩子会骄傲。
在不少父母眼里,给孩子泼冷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孩子好”。明明是恨的样子,却说是因为爱,这对单纯的孩子来说,实
在是太难理解了。
作为父母,有时候,我们还是简单点儿好。既然爱,那就用爱的语言来表达好了。
话术建议
鼓励主动帮忙
“太好了,我们一起做,你试试看。”
结果是:孩子受到肯定,越来越喜欢自己动手去做事。
孩子有做事的主动性,父母一定要鼓励,不要打击孩子的热情,这才能给孩子信心和安全感。
鼓励坚持
“虽然学芭蕾舞很辛苦,但为了你天鹅舞的梦想,我想你肯定能坚持下去的。”
结果是:孩子得到父母的肯定与支持,更加努力。
智慧的父母,会说服孩子努力坚持一件事,而不是抱着“不喜欢的事,就可以不做”的态度,任凭孩子随意放弃。
不过分谦虚
“感谢您对孩子的肯定,他听了您的话,肯定会更加努力的。”
结果是:孩子的表现也能得到父母的肯定,以后会更加积极。
当孩子受到表扬,父母要表达认同,而非过分谦虚。过分谦虚会让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认同而感到沮丧。毕竟,相比其他
人,孩子更在乎父母的看法。
表扬进步
“爸爸妈妈知道你这学期一直很努力,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结果是:孩子的努力获得认可。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父母不要打击,也不要只是笼统地表扬一句。要知道,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
作为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变化,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值得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以达到正强化的目的。
鼓励总结失败的经验
“来,爸爸和你一起分析分析失败的原因,我们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结果是:亲切的话语,能给不尽人意的结果带来一丝丝暖意。
当孩子遭遇失败,内心本来就很颓丧,父母如果再埋怨,只会让孩子更加气馁。不如帮孩子总结失败经验,争取下一次赢得
胜利。
正向转化孩子的热情
“踢球是很好的运动,妈妈支持你!但妈妈也希望你不要因此而耽误学习。”
结果是:孩子静下心来写作业,然后学习,踢球两不误。
父母都比较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因为成绩不好,就没有资格去做其他任何事。这种无资格感,会加
重孩子自卑的情绪。
点燃孩子做事的热情的方法:
1.表扬孩子的进步
2.鼓励孩子去做事
3.总结孩子做事失败的经验
4.正向转化孩子的热情
思考题
父母常打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会给孩子带来哪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