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
波澜壮阔的垓下之围。每当听那些铿锵的琵琶声,眼前似乎还晃动着两千年前古战场的刀光剑影。战马的嘶鸣声、呐喊声,混
杂其中。
说起那场战争,自然就会想起韩信的四面楚歌。这一夜的四面楚歌歌声,动摇了项羽的军心,也决定了项羽将以悲剧结局。
项羽手下人马,大多是他从家乡带出来的江东子弟。他们跟随项羽南征北战,离开故土多年,这四面的楚歌声,让他们思忆起
家乡,思忆起亲人,以至于他们丧失了背水一战的士气和勇气。
每个人都有软肋。故乡、亲人往往是人心中最最柔软的东西,触碰不得,一碰就会崩溃。这四面楚歌声勾走的何止是江东八千
子弟的心啊,项羽听了这歌声内心也凄凄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大势已去的项羽,无限凄惶地对虞姬说:虞兮虞兮奈
若何!项羽无心的一句话真情流露,惊动了虞姬的心。她明白项羽的处境,她知道她的大王心中的忧思,以他的骁勇善战,他
完全可以突出重围、东山再起,而他眼下心焦的是她的安危。
就这一句话,足可见项羽对虞姬的一片拳拳之心。
项羽是个性情暴跌的人,唯一能使他安静下来的人只有虞姬。为了让项羽有充沛的精力投身战场,虞姬在一旁陪伴他,柔声劝
慰 他放宽心休息。等她看着项羽和衣睡稳后,便轻移莲步只身帐外散愁心。
她听到了四面楚歌声,她听见了士兵们私下里的议论,她知道她的大王大势已去。历史从来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而女人
往往是胜利者的战利品。很显然,项羽怎能舍得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成为别人的战利品?
男人逐鹿中原,碧血黄沙,要的就是封王当相,成就千秋霸业,而女人只能是男人的一抺绯色点缀。历代帝王将相,哪个不是
姬妾成群?秦始皇的阿房宫绵延三百里,宫娥们洗脸的胭脂水汇流成河。可项羽是个异类,弱水三千,他只取虞姬那一瓢饮。
他遣散三千佳丽,火烧阿房宫,只是为向虞姬明志,自己此生只爱她一人。
虞姬何尝感受不到项羽的真情真意呢!她知道项羽不舍得她沦入敌手,不舍得将她卷进血腥的战争。他要保护她,他要给她最
幸福的生活,可眼下他无能无力。虞姬知道,项羽凭借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猛,一定能杀出一条血路,如果自己在他身
边,只能成为他的负累。为了让她安排好自己的后路,以绝项羽的后顾之忧。
帐中,虞姬为项羽舞剑解忧,只是项羽不知道,这是他心爱的虞姬最后一次为他舞剑。虞姬边舞边向项羽唱和道:“汉兵已略
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刀落,血溅营帐。项羽心痛万分,他抱起虞姬尚有余温的遗体,泪流不止
左右都不敢抬头看他。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霸王别姬”。
是的,虞姬不愿意苟且偷生在汉营,她此生只愿陪伴她的大王项羽一人。她愿意鞍前马后侍奉她的大王,和他同生死共患难,
她愿意用自己的死,换取项羽的生。
其实,虞姬想错了,在她柔弱的身躯倒入项羽怀中那一刻,项羽内心情感的堤坝就已决堤。他心爱的虞姬死了,世间他已没有
了牵挂,他绝不会苟活于世。
如果,虞姬还活着,以项羽的重情重义,他一定会拼死一战,以保虞姬的平安。为了虞姬,他也会突出重围,退回江东,以待
东山再起。虞姬死了,他的最后一搏只是为了向世人证明,不是他项羽不能打仗,而是天要绝他。江东八千子弟追随他左右多
年,如今无一人生还,项羽觉得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更是因为虞姬死了,他以为自己的生命已无存在的意义,所以即使可以过
江东,他也不愿意。
他选择了自刎乌江边。
项羽死了,素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却认定他是一个英雄。司马迁将他写入帝王本纪。一向惜墨如金的司马迁,不惜饱蘸浓墨
抒写了“霸王别姬”悲壮一幕。自此,一贯为男人书写的历史,因为“霸王别姬”的感动人心,促使司马迁数笔落下虞姬这抹
血红的点缀。虞姬温婉中有刚烈,细腻中有豪情。这抹血色点缀凄艳得盖过了胜利者刘邦的风头,只衬托得项羽英雄霸气、侠
骨柔肠,百转千回中,令人荡气回肠。
虞姬死了,却死得其所,她的大王自始至终没有辜负她。生命不在于长短,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得心上人的生,值得!世间有多
少男子能专情重义如项羽?虞姬此生能有幸伴得项羽此等良人,死而无憾。
项羽就算自刎乌江边,也应满足了,纵然是天下人负了他项羽,可虞姬没有负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那堂堂的八千男儿在生
死面前,却不如一介柔弱女子来得凛然。项羽看在似失去了天下,可他的气节却凌云直上,他对心上人的刻骨柔情,令人感慨
至今。两千年过去了,“霸王别姬”这一幕在史册中永恒。人们用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来缅怀他们,歌颂他俩至死不渝的爱情
传说虞姬死后化为虞姬花,每到春来田野里便开满了这种血红的小花。它在风中婆娑的样子,就像虞姬在为项羽歌舞。
《十面埋伏》的铮铮琵琶音,似刀戟划破苍穹的裂帛声,在裂帛之外处仿佛开出了一朵鲜红的虞姬花。它在随风摇曳,让这一
页悲壮在一泻千里的豪放中,多了百转千回的九曲回肠。
爱是相互的,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进,我陪你出生入死,退,我陪你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