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墨子、庄子、尚书

墨子、庄子、尚书

2025-03-31 14:44  浏览数:148  来源:艺蓝溪    

1 . 非乐:墨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明地反映了其政治思想和文学思想。从民众的物质利益出发,强烈谴责统
治者奢侈的音乐歌舞活动。
他表明:墨子并不否认音乐歌舞等活动有美感作用。而是认为这些活动劳民伤财,令统治者荒废政事,故有害无
益。歌舞活动需各种乐器道具,而这种道具又不像舟车那样具实用价值。音乐歌舞等活动本身也无法解决民众迫
切的衣食问题。无助于解决当时国家社会上存在的尖锐矛盾。且音乐歌舞必然要供养许多男女,使其脱离生产,
“亏夺民衣食之财”。欣赏音乐又使统治者荒废国事,他的结论是:音乐歌舞等活动必须摒绝。
2.三表法:
出自《墨子非命上》。三表法是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
三表法原意是说“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
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三表法是指著文立言,须要以历史上统治者成功经验与百姓耳闻目见的实际感受为依据,并运用于政治法律措施
,观察其是否符合国这脸民的利益。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这是首次注意到广大民众的观点、利益和实践效
果,并以作为议论菱的准则,人民性、现实性的程度超出了当时儒、道诸家的有关论说。
此说既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但其否定文艺活动的观点又暴露出狭隘性与片面性,有其消极的一面。
3.《墨子》(选录)的文学理论观点:
墨子文学思想的要点是“尚质”与“尚用”,否定文采。
①“非乐”:墨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明地反映了其政治思想与文学思想。理论倾向是谴责统治者的音乐歌
舞活动。墨子的结论是:音乐歌舞等活动必须摒绝。
②“言必有三表”:墨子非常重视文学言谈的实用功能,强调以符合客观实际、能用于实践作为从事与检验文学
言谈的基本原则。墨子认为,言谈议论而没有一定准则。
庄子
1.庄子的“虚静”和“物化”说
"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
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
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
境界。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
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庄子的"虚
静"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的"虚静"说的影响。
庄子的"物化"说是与他的"虚静"说联系的。庄子认为"虚静"是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
备的一种精神状态。从创作主体来说,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这是能否创作合乎天然的艺术之关键。而从创
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必须要达到"物化"的状态。什么是"物化"呢?在庄子看来,进入虚静状态之后,人抛弃
了一切干扰和心理负担,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不再受自己感觉器官的束缚和局限,而达到认识上的"大
明"。作为创作者来说,主体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了,主体的"自然"(天)和客体的"自然"(天)合而为一,这就是
进入了"物化"的境界,这就叫做"以天合天"。处在这样状态下的创作自然是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
2.庄子的和“得意忘言”说
"得意忘言"是庄子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
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所谓"得意忘言"说。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
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他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天道》)庄子强调语言文
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
际情况,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
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
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
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心斋、坐忘”强调的是什么?
(1)庄子提出的诗歌理论主张。
(2)是指消除身心的欲求,去除一切的尘思俗虑以无所滞碍、朗彻透明的心境融入宇宙自然。
(3)揭示了文学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体现了庄子的道家文艺思想的核心。
4.解衣般礴:
出自《庄子·田子方》。表达庄子“任自然返朴素”的思想,神闲意定,不拘形迹,不受拘束。这种不受世俗束缚
的思想却道出创作的特殊性,即艺术家创作时应有的精神状态。
5.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庄子的观点为是:“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他认为,言只是手段,得意才是根本的目的。庄子之说,不
仅为魏晋玄学三大命题中的言意之辨奠定了哲学基础,也启发了后人在审美实践中努力创作和把握味之不尽
的言外之意。
6.《庄子》主要思想:
①庄子否定学术文化,他极端的主张是:“绝圣去之”、“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灭文章,散
五采,胶离朱之目”、“钳杨、墨之口”。
②庄子厌恶现实,又不得不回落现实,说“道”“无所不在”,“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甚至“在
屎溺”。
③最后庄子转而用诗意的笔调描绘没的境界,因此庄子的哲学是诗化的哲学。
④庄子提出“心斋”、“坐忘”之说。即,消除身心的欲求,去除一切的尘思俗虑,以无所滞碍、朗彻透明的心境
融人宇宙自然,从而与“道”相”相默契。
⑤庄子的观点是:“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他认为,言只是工具和手段,得意才是根本目的。庄子的言
意观重在“得意”和达“道”。
7.庄子哲学对后世文学思想的影响:
①庄子的文学思想超越感官契于精神、超越有限臻于无限、超越形而下的言辞。
②对形而上的“道”的直觉体悟与把握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③庄子的文学思想深刻地启迪了后人关于文艺的形与神、虚与实、有与无、言与意等一系列范畴的辩证关
系的深入探索和把握。
④他的“天籁”说也深远地影响了后人的文艺自然观。
尚书:
《尚书》中包括哪些文学艺术理论?
(1)在艺术发展的初始阶段,诗乐舞紧密结合、三位一体。
(2)揭示了诗歌抒情言志的特征。
(3)对文艺的教育作用已有相当的认识和理解。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