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再见!边缘型人格!——3.3自我与他人的边界模糊
的视角与他人的视角。比如,患者认为自己喜爱的事物,他人也必定喜爱;反之,自己厌恶的事物,他人也必定厌恶。即便是
在大脑中清楚自我与客体是两个不同的存在,自我与他人的感受也不同,却会在不知不觉中混淆两者。
美国精神医学专家奥托·科恩伯格根据客体关系的成熟度,将人格组织分为以下三类。
1、精神病性人格组织。自我与客体区分混乱,自我边界模糊。
2、边缘性人格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自我与客体的区分,在承受压力时或处于不成体系的状况中,自我与客体的区分模糊
容易产生混乱。
3、神经症人格组织。虽然自我与客体区分明晰,由于压抑的内心矛盾,易在与客体的关系中发生不安与紧张状态。
边缘性人格组织的病症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虽然能够区分自我与客体,却又往往混淆两者的状态,会
引发许多违背常识的特殊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转嫁责任”。比如,患者往往将眼前的痛苦和琐碎的问题归罪于他人,逃
避面对真正的问题。特别是在治疗的初期阶段,患者忍耐力较弱,即便是一件使之感到不快的小事,也会被患者用作逃避的借
口。
另一个容易发生的问题,是患者只能以自己的基准看待他人。这也是患者总是关注周围人问题的原因所在。无论是人际关系,
还是育儿等方面,患者往往会单方面地做出关于对方的判断,营造出好恶鲜明、强烈控制的苛刻状况。
此外,患者也容易被卷入他人的情绪之中。患者不仅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感染,还倾向于认为自身情绪会影响他人。也就是说,
容易模糊自身情绪与他人情绪的边界。患者在缺乏归属感、为自卑感所困扰时,也会认为他人把自己看作麻烦。在此情况下,
患者会将自身的恐惧不安投射到周围人身上,将他人看作迫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