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01-125
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
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
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08、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
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
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
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
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115、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116、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11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119、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120、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
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121、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122、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
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12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
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
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调胃承气汤。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
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