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练字文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024-05-17 16:54  浏览数:349  来源:13134009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首说教气味浓厚的诗歌,大家可能一句也听不进去,有人可能还会暗暗埋怨:“普希金实在矫情!”
有人可能还会大叫:“普希金是个骗子!谁能向我保证‘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说真的,我也觉得普希金这首诗对当下的大家来说,即使不是骗人,至少也有点儿苍白、空泛和生硬。
叫别人“不要悲伤”“不要焦急”,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是,切莫把对远方的憧憬,当成眼前无用的空头支票。
一个人能不能事业有成,第一步就是要看他对未来有没有憧憬。
如果他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就永远不会在失败后“躺平”,永远都会有奇妙的想象、美妙的诗情,走路会两脚生风,
两眼会目光炯炯,工作起来也会干劲十足。
遇上同一件事情,面对同一道风景,有人会感伤得涕泪涟涟,有人会兴奋得浮想联翩。
我们来看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薛宝钗,在暮春时节面对同样的柳絮,她们有什么不同的情感反应。
先看林黛玉的《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林黛玉从柳絮的飘零,想到了自身的漂泊;从柳絮在风中“缱绻”,想到了自己与宝玉的缠绵;从柳絮颜色的洁白,
想到了自己“韶华竟白头”;从眼前柳絮“谁舍谁收”,想到了自己“今生”无依无靠;从柳絮“嫁与东风春不管”,
想到了自己将来没人照看,没人怜……这一咏物词中的物与人浑然一体,柳絮就是林黛玉,林黛玉就是柳絮。
柳絮成了林黛玉的化身,林黛玉既是在说柳絮,也是在叹自己。
林黛玉眼中的柳絮寄寓了她可怜的身世、孤僻的个性和悲惨的命运。从“飘泊亦如人命薄”的凄凉,
到“叹今生谁舍谁收”的冷漠,再到“嫁与东风春不管”的沮丧,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全词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
这与林黛玉的个性、气质和情绪有关,她不仅对柳絮自悲身世,对梅花、桃花、菊花、海棠花也无不如此。
她在《桃花行》中说:“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见花落泪,触景伤怀,是她惯常的情感体验。
由于弟弟、母亲、父亲接连离世,她从小就成为孤儿,这让她一直走不出家庭的阴影。
像林黛玉这种性格的人,怎么可能去憧憬未来呢?而不敢憧憬未来的人,又怎么可能会有光明的未来呢?
再来看看薛宝钗的《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两人笔下的柳絮虽然同属一种,但柳絮的飘飞之地却大为不同。薛宝钗笔下的柳絮,
不是在伤心的百花洲,也不是在幽栖的燕子楼,而是在富丽典雅的白玉堂。
柳絮飘飞的样子在林黛玉眼中是“粉堕”“香残”;而在薛宝钗看来却像在春天翩翩起舞,
时而欢快,时而舒缓,舞姿是那样曼妙优美。她们面对同一种柳絮,
却有截然不同的情感反应,那是因为林黛玉是泪眼看柳絮,薛宝钗是笑脸迎柳絮。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