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乡村"摆渡教师":34载每天划船接送学生上下学

提问 未结
0 814
img[community/20190628/1561683863019178.jpeg] 清晨,美丽的大龙湖边,一位妇女正在搓洗衣服。另一边,3名小学生紧跟在老师石兰松后面走向村庄的小渡口。给学生穿好救生衣并让他们在船上指定位置坐好后,石兰松驾驶机动船,迎着朝阳,驶向刁望教学点。 在偏远山区,即便是只有两间小屋、一张球桌、一根旗杆的教学点,往往也对乡村基础教育发挥着突出作用。广西上林县西燕镇的刁望教学点地处石山库区,石兰松是这个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当地多名山区孩子想要到刁望教学点上学,却并不容易。村庄与教学点之间是陡峭的石山,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湖水。石兰松每天划船接送学生上下学,至今已坚持34载,被称为“摆渡教师”。 在石山库区,许多村民因为外出务工,生活有了很大变化,不少人西装革履地回来了,一栋栋漂亮的房子也建起来了。而对石兰松来说,他自己的生活依然在原来的轨迹上周而复始:在34个春夏秋冬里,在2公里湖面上,每天来回摆渡……发生在他生活里的最大变化是,教过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一拨接一拨走出大山。而他依旧在湖面上风里来雨里去,为学生保驾护航。这背后,是时代的变迁,更是一个山区老师的坚守。 1985年夏天,石兰松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正在高中复读的他听说启蒙老师病重,赶回来看望这位教学点里唯一的老师。启蒙老师病重时拉着石兰松的手,希望他能留下来,帮助山里的孩子。临时“接班”,石兰松一接就是34年。 石山库区,在游客眼里是优美的风景,但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人而言,更多的感受是出行难。当地一些村庄到达刁望教学点,需要翻山越岭。此前,村民们担心孩子的安全,宁愿让孩子辍学在家也不愿送孩子上学。石兰松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还砍掉家门口准备盖房子的几棵大树,请人造了一艘能载人的小木船,自己划船接送孩子上下学。 一条小木船的使用寿命一般只有三五年,时间长了容易漏水。这样的小木船,石兰松在34年里撑坏了8艘。家门口曾经用作木船材料的树砍了一茬又一茬,如今只留下木桩掩在石砖堆里。 机动船到达教学点的湖边后,石兰松为学生脱下救生衣,领着他们上岸,然后打开教学点大门,将学生带进教室。“梦想,从这里启航”,是印在教学点入口的一句醒目标语。不一会儿,石兰松开始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上课。 上林县教育局副局长蓝宗之介绍,在石兰松老师的坚守下,当地党委政府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先后投资了100多万元给教学点完善教学设备和设施,如今,刁望教学点的设施与城里小学已无区别。 与此同时,许多爱心人士为教学点进行捐助。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专门来到教学点实地查看,并捐助了一艘机动铁皮船,临走时还留下2000元油费。2010年底以来,石兰松开始用机动铁皮船接送学生,既方便快捷,也更安全。 如今,这个偏僻的教学点,学生也吃上了营养午餐。以前,身兼多职的石兰松还要扮演厨师的角色,现在聘请了专门厨师,石兰松可以专注于教学了。 下午放学,需要乘船的学生背好书包走向教学点下方的简易码头。日复一日,石兰松就这样为自己的学生义务摆渡,一干就是34年。 上林县西燕镇中心学校校长罗仲文介绍说,曾经也有其他老师来过刁望教学点,但都干不满一年就走了,只有石兰松老师一直坚持下来。作为村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石兰松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发家致富,也可以选择搁下船桨与教鞭,外出务工赚钱,但他却选择了在教学点一个人承担起班主任、船夫、保姆等多个角色。在他看来,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因为他的执着与坚守,无数乡村学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虽然学生数量少了,教学点不如以往热闹了,但石兰松老师在石山库区的“摆渡”生涯并没有结束,爱的故事仍在这片土地上延续……
回帖
  • 消灭零回复
有账号去 登录 ,无账号 去打字 可自动生成!
还未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