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触摸碰撞中,年轻人的“传统文化含量”变高了(二)

触摸碰撞中,年轻人的“传统文化含量”变高了(二)

2021-12-06 15:48  浏览数:493  来源:小键人子子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中华文化含蓄而深沉,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
大多要经历一个曲径通幽的过程。而文化机构和大众媒体的发展,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个通往文化“桃花源”的入口。
我关注的一些博主,就致力于让观众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古文和书画的迷人之处。
他们有人会用近1个小时讲解《滕王阁序》,随着文徵明用行书写就的文字徐徐展开,
博主将天才王勃如彗星般划过的人生经历、邺水朱华“临川之笔”等典故娓娓道来,
使人产生美学与思想上的双重审美感受。
有人会分析《诗经·卫风·氓》中女性从“不见复关,泣涕涟涟”的殷切期盼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绝果断,
让读者在历经千年之后仍能产生深深的共情。还有人白天做着摩登都市里的城市规划师,一入夜则关上书房门,
化身“糕员外”穿行于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然后用妙趣横生的笔调向读者介绍彼时的勾栏瓦舍如何热闹,
李诫和他的《营造法式》秉承怎样的建筑理念,李清照和赵明诚又是前往何处淘书……
中华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而我们的文艺作品又是如此讲求气韵生动,总有一个时刻、
一个侧面能够唤起年轻人的文化基因,让传统文化进入每个人的现代生活。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调和,又会赋予年轻人更多感知生活的触角。近几年,我对家乡与日俱增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就大多源于对齐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孔子在齐国闻韶,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晏子以羹汤、五声为例,
论述“和而不同”的道理;中流砥柱、比肩而立、因势利导等近百个源自齐国的成语……
这些都仿佛让我戴上一层“文化滤镜”,重新审视、品读、热爱这片有着千年历史底蕴的土地。
由此想来,不论是瓷器、家具,还是诗词、书画,每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侧面,其实都像是掌握了一种新的语言,
让人能够读懂诸多“平平无奇”外表下的内在机妙,在面对人生百态时愈发从容淡定。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认为我这个“入坑”传统文化的样本不够典型,因为生活中既没有新闻中常见的汉服,
也不见绚丽夺目的“非遗”。可在我看来,参差百态正是传统文化的迷人之处。每个年轻人都能从最适合自己的角度切入,
将传统文化深深嵌入自身生活。一切,恰如晏子所说的五声调和一般自然而然。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