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
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却也是冲突的原点。面对差异,同理心的缺乏看似暴露了个体修养与眼界的不足,实则对他人
也有灵魂的蛮横否认。
《愚蠢心理学》中提出:人的意识中存在一种”负性偏向“,即相较于美好的一方,人们对不完美的事物总是抱有更大
兴趣。这种负性偏向的强弱在个体上表现为深浅不一的偏见、歧视与傲慢。我们常常对他人的差异极尽挑剔之能事,任由
孤芳自赏的思想冠冕将自己端至九重霄外,却不想早已自尘狭隘与尖酸的泥淖,早已在贬低他人为顽石之时,也抹煞了
自己的金玉本质。
同理心正式对负性偏向的回还。拥有同理心,首先是人格成熟中的印记。好比跳脱了惠子式的冷眼观照,而上升至
庄子的濠上快适、濮水自由——是在世界,而非观世界。我们像是NPC文学中一般将他人尽数视为游鱼,还是在梦中
借得一双蝴蝶翅,在包容中洞清他人同样清澈明亮的灵魂?这选择同样决定我们与世间周旋的结果。文晖明诗云:”
人自人,竹自竹。虽曰与竹居,终然邈千里”。唯有抱持一颗同理心,我们才能在遇人中龙凤是,借得一缕璀璨精魂
来壮赤子之心;也才能在逢云中高客时,裁下一段清明雾霭好养胸中天然。
数尽个人事,同理心更应成为社会共同善的一部分,它同样是社会开放包容之尺。说起生命意识的脉脉相通,便不得不提
史怀哲。他正是处于对生命之热爱,以同理心将其辐射至全人类的认同,旷然接纳一切差异,才在非洲曾被黑暗笼罩之处
用光造出了一片天国。试想,如若你我也具此心,便不必再用凝视之创伤害袍泽,而使用柔软的眸光、温暖的手,在和谐中
缔造永恒和声,任暖意荡漾。当我们发掘世界最本质特征既为包容,同理心就会化作丰满羽翼托举我们在名为“文明多样性”
的琉璃碧空中高飞。因为唯有包容之翼才能接纳狂风与广阔,因为唯有同理之心才能承载这浩瀚长空!人类的历史是一场穿越
黑夜的远征,那么比心就是灯火,就是我们腰间紧紧相连的绳索。
阿多尼斯说得好:“生命犹如银河中的莲花,有数不清的花瓣。”一念心清净,便是莲花处处开。你我本并蒂,何苦
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