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自我客体化理论

自我客体化理论

2025-07-26 17:38  浏览数:361  来源:小键人15344216    

1997年,芭芭拉·L. 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L. Fredrickson)和托米-安·罗伯茨(To
mi-Ann Roberts)提出了客体化理论。根据该理论,相对于男性身体而言,女性身体经受评判和观察的程度
更深,而且女性身体被视为客体。换句话说,女人没有被视为有思想、有感情、有欲望的人,而首先是被视为性对象。她们的
身体被分割成碎片,由男性凝视定义。这两位学者证实了西蒙娜·德·波伏瓦在《第二性》(Il secondo ses
so)中提出的洞见。她这样写道:“女人是由男人决定的,除此之外,她什么也不是;因此,人们把女人称为‘性别’。意
思是说,在男性看来,女性本质上是有性别的、生殖的人:对男性而言,女人是‘性别’,因此,女人绝对如此。女人相较男
人而言,而不是男人相较女人而言确定下来并且区别开来;女人面对本质是非本质。男人是主体,是绝对,而女人是他者。”
正如基娅拉·沃尔帕托(Chiara Volpato)所写,在西方社会,“女性的身体经常被简化为性对象,在某
种庞大的举隅法中被最小化,其中一个局部足以指明整个人,从而使她丧失自己心理—身体的完整性。”由此可见,社会感
兴趣的首先是女性的身体是否可以被接受、是否符合要求,然后才会关心占据这个身体的女性是谁、在想什么、想要什么、知
道什么、想达成什么目标、发展什么技能。生活在一种将女性身体当作性对象的文化中,会导致女性也以同样的方式感知自己
,将外部观察者的视角内化为对身体自我的主要看法。也就是说,从客体化发展到自我客体化。这个过程会导致女性习惯性地
监控(或监管)身体,引发其对自我的羞耻感和厌恶感,导致其陷入焦虑状态和与外表相关的负面情绪,进而导致她们放弃工
作和重要的个人机会,放弃有意义的经历。这种态度会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单相抑郁症、性功能障碍和饮食
失调。实际上,它对女性产生的影响要比对男性大得多。如果你不断收到周围的信号,说你是一件物品,你就会学着以同样的
方式看待自己,把自己当作一件物品,把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分割开来,根据身体外观来评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你将
学会从外部审视自己、贬低自己。在神经心理学中,这叫对身体的非自我中心视角。你将学会引诱、取悦和讨好,因为你将
“有幸”通过这些行为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你的技能和能力会在以后出现——如果它们真能出现。但无论如何,身体将永
远是你的名片。自我客体化指的是从第三人称视角来看待自我,特别是看待身体自我的行为:女性受到引导,将自己视为身
体自我的观察者,从而失去了内感受性知觉。客体化凝视导致了她们意识的分裂,并影响了她们的认知表现。换句话说,客体
化凝视充斥并麻痹了她们的日常思想及智力、情感资源,而这些本可以用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一些研究表明,对身体的监
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它并不会消失。我们不得不说,它在女性的生活中占据了如此之大的空间,以致严重制约了她
们的整个生存状态。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kidtype.cn少儿打字平台,小朋友都喜欢的打字平台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