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视角看:大爷写的高考作文,暴露了三个问题
题目:
近日,某博主开展街头高考作文挑战,有两位大爷勇敢提笔,一位写《我的母亲》,令人泪目;另一位写《我的一天》
真实记录奔波辛苦。对此,你怎么看?
示范答题:
各位考官,在这场特殊的高考作文挑战中,我看到的不仅是朴实的文字,更看到了感到之余,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社会图景。
我想从以下三个维度谈谈理解:
一、AI写不出带老茧的文字
在人工智能可以写诗作画的今天,大爷们用布满老茧的手写下的文字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
比如感动千万网友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通过白描的手法,字里行间都藏着对母亲的思念,这种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文字,
任何算法都模仿不了。
这让我联想到,在政务服务中,我们推行“一网通办”提升效率的同时,更要保留“面对面”服务的温度。
就像口罩期间,那些坚持上门为老人办理业务的社区工作者,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服务,更是一份人性的关怀。这种温暖,是再
智能的系统也无法替代的。
二、数字时代不能变成“识字时代”
在互联网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部分年轻人都很难跟的上潮流,更别说学习能力逐渐下降的老年人。
当我们在手机上轻松发朋友圈时,还有很多劳动者连基本的表达渠道都不畅通。就像在这次挑战中,如果没有博主的记录,
大爷的声音可能永远被埋没。
这让我联想到,在基础工作中,必须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数字化差异。比如在开展政策宣传时,除了短信、群聊等新媒体推送外
还要保留传统的社区公告栏、大喇叭广播等形式,确保信息传递无死角。
三、社会治理要看见“沉默的大多数”
在《我的一天》看似幽默朴实的叙述背后,其实反映出当前社会治理中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道路反复施工导致的交通不畅
不仅影响市民出行,更直接影响了像大爷这样依靠灵活就业谋生群体的生计。
这要求我们的市政管理必须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施工效率,通过多部门协同+数字化监管的方式,避免“拉链马路”现象,
同时建立施工影响评估机制,对涉及民生重点区域的项目实行错峰施工。
2、文中提到的“黑车”问题,暴露出传统就业渠道与灵活就业群体需求之间的断层。
与其简单取缔,不如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创新管理:一方面,在交通枢纽周边划定特定等候区,为三轮车等非正规就业者提供
合规经营空间;
另一方面,加快完善“零工经济”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推行灵活就业人员意外险、工伤保险等保障措施。
各位考官,大爷的笔尖下,写的是生活,照见的却是责任。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我们绝不能让“秋叶蓝布城”成为群众心头
挥之不去的叹息!唯有真抓实干,奋起直追,才能让太原的发展速度、群众的钱袋子厚度,真正配得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
滚烫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