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聪明的子女,越懂得不对父母使用“辩论术”(2)
这实际上不是“保护”,而是一种添乱,
父母的出发点可能是爱,但爱的方式不对,最终通向的结局大概率就不是望子女成龙凤。
每一个孩子原本生来都是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
他们天然对世界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探索欲,想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这个世界确立自己的位置。
但很多父母不理解这一点,他们总是认为孩子应该是自己的附属品,自己的期望应该凌驾孩子本身的意愿。
这其实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世俗意义上的挫败,远远不及父母的压制来得有破坏性。
但悲哀的是,你作为孩子,在你真的确保自己有极强的生存能力之前,你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对抗父母这一套压制系统。
所以很多时候你会看到无数中国孩子和父母之间充满的是不必要的对抗,
父母为了说服孩子煞费苦心,孩子为了捍卫自己耗尽心力。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的一员,我知道很多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也许正在经历一样的处境。
所以我的建议是,一定不要让家庭关系的内耗情绪困住你的人生,往外看去,你所着眼的应该是这个世界。
人与人天然存在关系博弈,而决定地位高低的,无非就是实力强弱。
当你先觉醒了这一点,你的世界就会打开,开始抛弃虚无缥缈的情绪对抗,转而去追求一劳永逸的人生解决方案。
你不必拯救父母,破局核心在于你。决定父母对你影响力强弱的关键,在于你的主体性。
很多时候你不要指望父母会自觉降低对你人生的干预。
相比起把改变的期望放到父母那里,不如向内求索,
当你的银行卡余额高于你的父母时,当遇到事情你的处理能力比父母成熟时,
你的主体性就会无限强大,父母的干预也就瞬间减少。
所以,往外看才是家庭内耗的终极解法,相比征服父母,不如征服外部世界。
我们的任务其实不是凌驾于父母的认知,也不是费劲心力去证明父母的错误。
我认为真正成熟的人不需要来自父母所谓的道歉,而是压根不把心力放在如何与父母纠缠上。
向外望,则世界宽广;与父母论长短,则所有的精力都困在这个小家当中。
虽然说真正好的父母不制造内耗,而是能陪着孩子一致向外,
但现实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认清到这一点,即使认清,也很难就能改掉瞎操心的习惯,降低对孩子主体性的侵略。
如果父母习惯性对孩子灌输苦难教育,或是悲惨叙事,
那么孩子很容易滋生出一种内疚情绪,这样的孩子是快乐不起来的,他们心里总是有“快乐羞耻症”在折磨着自己。
这种状态带来的就会是无限内耗,剿灭个人的所有高能量。
所以最好的方法一定是尽量物理上远离,心理上隔离,和原生家庭留有一定的空间,给自己一段完整的时间充分成长、变强。
只要你把锚点从原生家庭问题转向对现实世界的探索,你就会发现原先困扰自己的原生家庭问题,不过是小小浪花里的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