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系统规划习题
应用系统建设进行统筹;应用系统业务条线规划,即针对组织业务发展的条线划分及组织IT治理的定义等;
应用软件设计,即针对组织业务获得的某项具体职能或业务活动域等,进行应用软件模块定义。而应用系统实施评价
不在应用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范围内。
应用系统业务条线规划是针对组织业务发展的条线划分及组织IT治理的定义等,对组织业务中某个条线的应用系统进行
体系性定义,比如业财体系、仓储物流体系、服务体系等。
对应用系统的不同层次进行抽象时,应用系统规划设计人员需要创建业务抽象、过程抽象、数据抽象和技术抽象。
其中,业务抽象是将组织复杂的业务活动和业务逻辑转化为可管控的业务区块;
过程抽象是指具有明确和有限功能的指令序列;数据抽象是描述数据对象的具体数据集合;
技术抽象是描述问题解决所需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技术体系。
架构模型将体系架构表示为应用系统组成部分的有组织的集合。常见的架构模型类型包括:框架模型
(通过确定相似应用中遇到的可复用体系框架来提高抽象的级别)、动态模型(强调体系架构的行为方面)、
过程模型(强调系统必须提供的业务或技术流程的设计)和功能模型(表示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
模式是一种最佳实践的表达方法,是应用系统规划设计人员基于实践经验、试验与教训等,总结出来的面向一般问题的
解决方法,其承载了已证实的解决方案的精髓。每种模式通常用来解决特定环境的问题,该环境会影响模式的应用
和使用方式。设计模式不仅适用于代码编写阶段,还适用于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各个阶段。
常见的设计模式包括创建型模式(如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
结构型模式(如组合模式、桥接模式、代理模式)和行为型模式(如责任链模式、状态模式、指令模式)
关注点分离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系统思维方法。它表明任何复杂问题如果被分解为可以独立解决或优化的若干块,
该复杂问题便能够更容易地得到处理。这体现了"分而治之"的策略,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可管理的块来求解时
将会更容易。
关注点分离是一种系统思维方法,关注点是一个特征或一个行为,可被指定为应用系统需求模型的一部分。
将关注点分割为更小的关注点便可用更少的工作量和时间解决一个问题。两个问题被结合到一起的认知复杂度经常
高于每个问题各自的认知复杂度之和。但关注点分离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问题,某些高度耦合的问题可能难以有效分离。
模块化是应用系统的单一属性,它使应用系统能被智能化地管理。模块化是关注点分离最常见的表现,
也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规划的设计场景,其定义模块的颗粒度也不同。
绝大多数情况下,为了理解更容易,都应当将应用系统划分成许多部分,这样可以降低构建应用系统所需的成本,
而不是增加成本。
应用系统被划分为独立命名的、可处理的模块(子系统、构件),把这些模块集成到一起可以满足问题的需求。
绝大多数情况下,为了理解更容易,都应当将应用系统划分成许多部分,这样可以降低构建应用系统所需的成本。
模块化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复杂度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