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有什么好看的》4-2 二次元妄想鸟类学,开讲! 8/10
这绝对是为了停在粗壮的树枝上而进化出来的形态。问题是,水雉要适应的并不是树上的环境,
它们喜欢在莲花叶子上走来走去。可叶子是漂在水面上的,很不稳定,这就需要它们把脚底承受的压力分散开。
人在雪地里行走的时候,不是会套个鞋托,防止脚陷进雪里吗?水雉也运用了同样的原理,它们张开特别长的脚趾,
以便在脆弱的叶片上行走。出没在泥泞浅滩的秧鸡也有很长的第一趾。
特例不仅出现在“路况不好”的地方。云雀和西黄鹡鸰不仅有普通长度的第一趾,还有和脚趾长度相当的趾甲。
它们是经常在地面走动的鸟类。用双脚步行比四肢着地更不稳定,而地面不存在树枝这种需要“抓”的东西,
所以它们大概是想扩大脚底和地面的接触面,以提高稳定性吧。
鸟类起初之所以进化出朝后的第一趾,也许是为了适应树上的生活。但是在下地生活的鸟类中,
有不少品种把这根脚趾用在了“支撑身体、提高稳定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