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2-2用正确的方式批评教育孩子《02自我管理:父母的情绪控制力》

2-2用正确的方式批评教育孩子《02自我管理:父母的情绪控制力》

2025-05-31 21:36  浏览数:204  来源:小键人abc    

用正确的方式批评教育孩子
情景再现
家里来客人了,妈妈让邱野去储藏柜里拿几个新盘子用。邱野满口答应,打开储藏柜,一下子拿出了五个盘子。
“不要拿那么多盘子,太重了,小心掉地上!”妈妈见邱野拿了那么多盘子,叮嘱道。
“不会的。”邱野自信满满地说。
话音刚落,邱野的胳膊碰到了餐厅的椅子,结果盘子都掉到地上摔碎了。
“看看,摔碎了吧?跟你说了不要拿那么多!”妈妈立即跑过来,收拾地上的碎片。
“……”邱野有点儿尴尬,也欲蹲下捡碎片。
“不要动,你想把手扎破吗?笨蛋!”妈妈大声呵斥道。
情绪分析
父母越是爱孩子,越是不能容忍孩子犯错,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于是,孩子一犯错,父母张嘴就是批评指责。有时
候,父母并没有意识到,情急之下,自己的批评只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
一个孩子到了超市就要求买零食,孩子的妈妈火了:“你怎么就这么馋呢?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吃吃,要是学习这么用心就好
了!”这是妈妈在发泄对孩子吃零食的不满情绪。
在校长办公室里,一位父亲被告知,他的儿子和别人打架,把别人打伤了,气急败坏的父亲,踹了儿子一脚,说:“会打架
了?看我今天不教训你!”这是爸爸在发泄因为儿子犯错而被叫到办公室的怒火。
心理学上有个情绪ABC理论,A代表诱发性事件,B代表个体对诱发事件产生的看法、解释,C代表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
果。我们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结果是直接由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A只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直接原
因是B,即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看法。
也就是说,父母情绪的失控往往不是由于孩子的行为引起的,而是由于对孩子行为的看法。比如,孩子又写错字了,你生气
的不是这个错字,而是觉得孩子永远都那么马虎。
为了发泄情绪,把矛头指向犯错的孩子,不仅无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有意为之,也可能是无心所致。父母不应只顾发泄情绪,而应该寻找孩子犯错背后的原
因,以便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正确的批评应该包括:就事论事,确认可罚性以及如何改正错误,这才是批评的意义。
话术建议
描述事实,不做评价
“我看到小狗在挠门呢,快带它去楼下跑跑吧!”
结果是:孩子穿上衣服,开心地去遛狗。
“你把瓶子打碎了”“你把玩具弄坏了”等,这种用“你”开头的句式,很容易让人觉得被埋怨,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其实,
面对孩子的错误,无需做任何评价,只需要把事实描述出来,就能达到批评的目的。
不评价是非暴力沟通的开始,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基础。从现在开始,避开“你总是……”“你整体……”的指责型局势,观察
事实,描述它,就足够了。
给予正面鼓励
“老师说你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他特别喜欢听到你响亮的声音。”
结果是:孩子暗暗决定下次要大声回答问题。
给孩子正面的鼓励,孩子就会受到正面积极的暗示,催生出更多的自信和能量:“原来我数学没有那么差”“我可以把作文
写得更好”,从而突破自己,取得进步。
把批评改为建议
“吃饭的时候,眼睛盯着你的碗,就能快点儿吃完去玩。”
结果是:孩子会尝试试着按父母说的去做。
当孩子犯了错,不少父母是先处理人,把孩子拉过来斥责一顿,这是泄愤,而不是教育。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先处理事,不仅
要指出孩子错在哪里,还要告诉孩子该怎样改正。孩子听从建议,目的已达到,父母就不必再费口舌。
用直接后果代替消极后果惩罚
“对不起了,咱们说好了12点开饭,现在已经12点半了。中午肯定没饭吃了,饿一会儿吧,晚饭时间是5点半。”
结果是:孩子想,下次还是按时吃饭比较好。
父母要避免用消极后果惩罚孩子,比如,孩子因为失手打碎了一瓶酒,所以父母晚上不允许他用手机听故事,这就叫消极后
果。打碎一瓶酒和用手机听故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孩子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打碎了一瓶酒,就不能听故事了?”
这种惩罚不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很有可能让他下次学会怎么欺骗父母。
非暴力沟通练习
孩子把果汁打翻了,弄脏了地板。通常情况下,你会怎么说?
1.描述事实,不做评价
2.正面鼓励
3.把批评改为建议
4.用直接后果代替消极后果惩罚
思考题
批评孩子的错误有哪些方式?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