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你的愤怒来自你的控制欲《寻找你的愤怒之源》
情景再现
要填高考志愿了,佩泽早就想好了报汉语言文学专业。谁知,他回家把这个消息一说,却遭到了爸爸的强烈反对。
“为什么我不能报汉语言文学?”佩泽想搞清楚爸爸反对的原因。
“没出息!”爸爸脸一黑,根本不解释。
“怎么没出息了?”佩泽反问道,他觉得爸爸根本不了解自己。
“反正不准报!你要么学医,要么学计算机。”爸爸大声地说,每次他都用这种方式让儿子乖乖服软。
“可是这两个专业我都不喜欢。”佩泽不想违背自己的心愿。
“别说了,这事没商量。”爸爸不给他任何反驳的机会。
“凭什么?”佩泽不甘示弱。
“凭什么?就凭我是你爸!你是我儿子,就得听我的!”如果不是旁边的妈妈拦着他,他已经对儿子动手了……
情绪分析
控制型父母最大的特点就是严格控制孩子的行为,只允许孩子“听话”,且必须无条件服从。在他们心里,听从父母的要求
是理所当然,不听话就是“忤逆”的表现。一旦孩子出现“顶嘴”的现象,立即就会对孩子的行为感到失望,愤怒。
控制型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都是为你好。”而“为你好”的背后却传递着另一种信息:你不行!没有我们指导你,
你什么事都干不成!
相信大部分父母的初衷都希望自己成为优秀的父母。但遗憾的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做,出于自身的局限性,他们自认为
把最好的给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好家长。比如,他们认为应该给孩子吃营养餐,如果孩子拒绝吃,就会愤怒地说:“你必须
吃下这些饭,因为你需要这些营养!”实际上,他是在担忧自己没有尽到“让孩子饮食健康”的责任。
孩子出生,父母就被赋予了掌控的主动权,同时也让他们产生了要做个好父母的责任心。但正是这种“努力让自己成为好父
母”的焦虑感,有时候会跳出来操控教养的方向。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入侵了孩子的心理边界,成为控制型父母。
这种控制型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比如,当父母以爱的名义事事主导孩子,习惯了遵从父母要求的孩子长
大后就容易没有主见和基本的判断力。因为孩子在高压控制下,只有长期机械麻木的服从,没有机会自由地表达自我,就会
缺乏活力,逐渐失去自我。再如,在控制型父母定制的高标准下,孩子战战兢兢害怕出错,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
控制型的教养方式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会让孩子的潜意识里相信“父母在掌控我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掌控,我不知道该
怎么活。”即使孩子日后成为“人生赢家”,但他们依旧没有真正长大,没有真正快乐地生活过。
控制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并非良性,长此以往,孩子越来越不愿沟通。因为你一开口就在告诉他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关
心他的感受是什么,他真正想做什么。当你忙着为孩子制定人生路线,一切都按照你的意愿来发展时,你给予的不是爱,而
是伤害。
话术建议
向孩子正确传达期许
“你没考好,我虽然很生气,但我也知道你付出了很多努力。”
结果是:孩子内心的压力被父母的认可缓解。
养孩子必定是辛苦的,但这不是拿来“要挟”孩子听话的理由。被情感绑架的孩子,内心充满了内疚,自责和不安,为了
“回报”父母的爱,活的无比沉重。父母要学会向孩子正确传达自己的期许。
鼓励孩子去做父母希望他做的
“妈妈爱你,妈妈知道你是个爱整洁的孩子,我相信你肯定能把房间整理得焕然一新!”
结果是:孩子能够感到妈妈的爱,并乐意去整理房间。
很多父母喜欢用爱来迫使孩子臣服,诸如“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父母的初衷也许是激励孩子做得更好,但孩子却
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满足了某种条件才能获得,孩子会因此无所适从,没有安全感。父母要给予孩子肯定的爱,
让孩子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希望孩子做到的,就鼓励他去做。
允许孩子自己做主
“这是你自己的事,你应该自己来拿主意。”
结果是:孩子会认真考虑,并做出决定。
想培养孩子的主见和自信,就应该支持孩子自己做决定。否则,孩子永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非暴力沟通练习
当你不让孩子喝冰水,他非要喝,通常你的反应是什么?
1.正确传达期许
2.鼓励孩子去做父母希望他做的
3.让孩子自己做主
思考题
父母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