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4.4信息系统规划常用方法

4.4信息系统规划常用方法

2025-03-31 17:17  浏览数:171  来源:    

4.4信息系统规划常用方法:
战略目标集转移法SST、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法BSP、关键成功因素法CSF、价值链分析法VCA、Zachman框架
4.4.1战略目标集转移法SST:是William King于1978年提出的一种确定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方法。
4.4.1-1组织战略集:是组织本身战略规划过程的产物
组织战略是为达到目标而制定的总方针。
4.4.1-2信息系统战略集:由系统目标、系统约束、系统建设战略组成。
系统目标主要定义信息系统的服务要求,其描述类似组织目标的描述,但更加具体。
系统约束包括内部约束、外部约束。
内部约束产生于组织自身。如人员组成、资金预算等
外部约束来自于企业外部,如政府和企业界对组织报告的要求。
系统建设战略是信息系统战略集的重要元素。
4.4.1-3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过程:将组织战略集转换成与其相关联一致的信息系统战略集。
首先识别和解释组织战略集。1.画出组织利益相关方的结构。2.确定利益相关方的要求。
3.定义组织相对于每个利益相关方的任务和战略。然后进一步解释和验证组织战略集。
4.4.2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法BSP:是IBM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①定义管理目标
②定义管理功能(主要管理活动)
管理功能是管理各类资源的各种资源的各种活动和决策的组合。
识别资源、根据资源的生命周期识别功能:产生、获得、服务、归宿
汇总分析
③定义数据类
在总体规划中,把系统中密切相关的信息归成一类数据,称为数据类。
如客户、产品、合同等,可称为数据大类。
实体法、功能法(10-20个数据类比较恰当)
功能和数据类都定义好之后,可以得到一张功能\数据类表格,表达功能与数据类之间的联系。
④定义信息结构(BSP的最终结果)
4.4.3关键成功因素法CSF:由哈佛大学教授William zani于1970年提出。
一、CSF的主要内容
CSF设计的目的是为管理者提供一个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帮助组织确定其关键成功因素和信息需求。
主要来源:1.个别产业的结构。
2.竞争策略、产业地位及地理位置。
3.环境因素。
4.暂时因素。
主要特征:1.内部型CSF:针对组织机构内部的活动而言。
2.外部型CSF:与组织的外部活动有关,与组织联系/获得对方的信贷。
3.监控型CSF:对现实情况的详细考察、监测业务缺陷或异常百分比。
4.建立型CSF:与组织未来计划的变化有关,如改善产品/服务组合。
二、CSF的实施步骤
①确定组织的战略目标
②识别组织的所有成功因素
③确定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④识别各关键成功因素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以及测量绩效的数据,即给出每个关键成功因素的绩效指标与衡量标准。
以及用以衡量相应指标的数据。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特定是抓住主要矛盾,使得目标识别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4.4.4价值链分析法VCA: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家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
一、VCA基本特定
①价值是指组织一切活动的核心,组织不仅要谋求总收入最大化,控制成本最低,更注重的事赢利最大化。
价值管理就是努力追求包含在利润在内的价值成就。
②把组织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
③组织的价值活动不是一些孤立的活动,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系统,构成了组织的价值链。
④组织的效率或者竞争优势来自于价值活动的有效组合,来自于价值链的优化,这也是组织不同于/优化其他厂商的特质,
组织的竞争成功也产生于合理的价值链。
二、VCA价值应用
1.识别组织价值链
2.确定关键价值增加环节
3.确定关键价值减少环节
4.明确信息技术对关键价值环节的支持
4.4.5Zachman框架(企业架构和企业信息系统结构):来源于约翰·扎科曼与1978年创立。
是一种逻辑结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一种可以理解的信息表述,它对企业信息按特定的要求进行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
横向维度:what(什么)、how(如何做)、where(什么地点)、who(谁)、when(什么时间)、
why(为什么)
纵向维度:(反应了IT架构层次)从上至下分别为范围模型、企业模型、系统模型、技术模型、详细模型、功能模型。
Zachman框架分别由数据、功能、网络、人员、时间、动机对应回答6w问题。
纵向按企业中不同角色的关注点进行划分:
1.规划人员关注范围模型,能够看到企业的发展方向、业务宗旨和系统边界范围。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