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4.2.4技术体系定义

4.2.4技术体系定义

2025-03-31 11:30  浏览数:80  来源:    

4.2.4 一、技术体系定义原则:可用性、安全性(①充分了解每一种技术自身存在的安全漏洞②减少故障对
业务运行的影响③技术体系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匹配情况)、可靠性(成熟性、技术整体性、技术风险性)、
灵活性、可扩展性、可驾驭性
二、技术体系的范围:软件及开发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计算机与储存技术、数据资源技术、
客户端访问技术、容灾技术、信息安全技术。
三、应用软件及开发技术领域可以重点关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微服务架构。
网络技术领域可以重点关注软件定义网络SDN、5G、自助网技术。
计算机与储存技术领域可以重点关注云计算、虚拟化。
数据资源技术领域可以重点考虑大数据、平台化技术。
客户端访问技术领域可以重点考虑移动APP、小程序。
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可以重点考虑具备智能化特点的安全技术。
四、技术蓝图绘制:逻辑结构图、技术应用图。
4.2.5任务体系部署
主要过程包括:任务拆解、明确目标、匹配组织、制定策略、定义计划、监控实施
①任务拆解:是任务体系部署的基础。一方面将任务体系进行层次化和精细化划分,
满足从宏观导向到具体活动的结构化定义。另一方面,分析和明确各项任务间的关系。一般以能力建设为主线。
②明确目标:目标是具体的、目标是可测量的、目标是可实现的。
4.2.6资源体系调度
资源体系有: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业务资源、软硬件资源。
一、资源识别与评估
可以基于“人(人员)、机(软硬件)、料(数据)、法(技术)、环(流程)、测(监测)”的需要,进行定义。
二、资源关系与控制
有效的资源控制有利于提高资源效率、降低成本和保障资源的可持续性。
常见的资源控制方法有:节约资源技术的使用、减少资源无效利用、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管理。
对用措施:①设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标,即在资源体系规划中精准明确资源的需求。
②鼓励能够节约资源的创新。③充分考虑对先进资源开发技术的使用
三、资源分配与调度
资源调度是指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调节、测量、分析和使用。重点考虑的资源调度方法:
①资源可能出现异常情况下的资源调度,包括相同资源再分配,相近资源的补充。
②应急情况下的资源调度,基于重大风险场景,给出对应资源调度的策略与方法。
四、资源风险与优化
①资源供给的容量风险
②可持续供应的中断风险
③资源使用中的质量与能力风险
4.2.7保障体系设定
保障体系重点关注无法量化定义的目标、任务。包括组织保障、人员保障、技术保障、资源保障、数据保障、安全保障。
①组织保障。一方面要使这些敏感且重要的变化能够获得决策层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全员思想认识的一致性建设,
支撑相关改革的顺利推进。
②人员保障。主要涉及:
1.大力培养培育全员数字能力,包括信息技术、数字素养、数字意识。
2.所有涉及组织数字能力建设的部门和团队,需要强化相关能力培育、培养和储备。
3.强化组织全员接受变革的预期和意识。
4.重视人员碎片化时间的开发利用,提升学习效率。
5.引导和强化重点人员的新技能建设,以及对组织数字能力目标的认同
③技术保障。(信息技术、业务技术、融合技术)重点涉及:
1.加大技术储备,做好技术预研。
2.优化技术创新考核,鼓励微创新的提出、实施、研制和推广。
3.强化团队创新氛围,优化创新环境,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基础。
4.推动技术及其创新的标准化,依托标准驱动技术创新应用和组合二次创新。
④资源保障。“重硬轻软”主要涉及:
1.充分重视数字能力等组织软实力建设,并将其作为组织各团队的主要职责之一。
2.面对资源投入矛盾,积极采用新型资源获取方法获得“硬”资源,而不放弃和降低“软”资源建设。
3.结合组织发展目标,适当提升数字能力相关资源优先级。
4.强化对资源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持续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方法,如循环资源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碎片化使用
⑤数据保障。重点关注:
1.强化组织各级人员和团队的数据治理能力,明晰数据生命周期价值。
2.持续优化数据管理措施与方法,完善数据管理体系。
3.紧抓数据质量确保数据从源头到全过程的可靠性。
4.提升数据标准化能力,逐步实现全员对数据标准化的重视和规模化。
5.持续培育全员数据开发利用的能力,如大数据的挖掘。
6.将数据资源作为各领域发展的基础,并确保数据资源的有效性,以及保值增值等。
⑥安全保障
1.加强组织全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2.提升组织全员信息安全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3.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4.3信息系统规划工作要点:内外部需求挖掘、场景化模型分析、深度诊断与评估、整体与专项规划、持续改进。
①内外部需求挖掘-内部需求挖掘:
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深入调研和分析,收集并明确信息系统发展的内外部需求。该阶段的工作方法有:
资料收集、交流访谈、现有系统查勘、业务现场查勘、案头研究。
主要工作:理解组织战略、熟悉业务流程、收集用户需求、评估现有系统、感知数字环境
注意事项:以原始信息获取为主、避免直接给出解决方案、及时开展引导性培训、谨慎信息交叉传递、关注隐形需求的推演。
外部需求挖掘:对于集团性组织的分支机构,要先进行外部需求挖掘。
主要任务:国家战略导入、行业趋势分析、技术趋势研究、竞争环境的分析、客户期望调研、标准与规范引用。
注意事项:国家战略与政策引用、定性内容转定量对比、避免信息安全事件。
整合和分析:在完成内外部需求挖掘后,需要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整合和分析,确定
1.组织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及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
2.整体或分领域的主要需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联系及优先级。
3.关键干系人和干系群体的内在需求。
4.外部对组织相关建设的需求及引导性内容。
5.组织创新环境、数字环境的基本状态。
6.组织数字化发展所处的大致水平,及目标水平。
7.组织治理与文化的基本模式,以及发展突破的历程。
8.信息系统规划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
9.进一步开展工作的主要策略。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