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351-375
352、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55、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
麻黄升麻汤主之。
35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反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360、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361、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362、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跌阳者为顺也。
363、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364、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365、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366、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
下虚故也。
367、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368、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369、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370、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73、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375、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