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KO!再见!边缘型人格!——3.8易反应过激

KO!再见!边缘型人格!——3.8易反应过激

2024-11-29 20:00  浏览数:106  来源:坚持不懈的知安    

如前所述,所谓“边缘型”,最初是指处于精神病与神经症之间,或精神病与正常状态的边缘的病症。当时,“精神病”一般
指精神分裂症。20世纪70年代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处于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的边缘性状态。由于患者存
在被害妄想、弱整合功能、短暂的精神病状态等症状,当时的医学界十分重视边缘型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共性。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情况发生了极大改变。对患者遗传背景展开的调查显示边缘型人格障碍实际上与情绪障碍关
系更为密切。随着有关报告陆续问世,医学界开始重视患者情绪控制问题。20世纪80-90年代,本身也是重新审视“情
绪”重要性的时代。神经科学的发展揭示了情绪本身与控制情绪的大脑这个系统,临床上也逐步确立起以管理情绪为目标的
治疗方法。使用心境稳定剂的药物疗法取得了进步,通过修正认知、学习适当的反应方式以改善情绪控制的认知行为疗法也
得到了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玛莎·林内翰确立了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在她看来,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症状即情绪管理问
题。情绪是有关生存的强烈感情,如怒意、悲伤等。通常,人们的情绪是稳定受控的,很少频发出现悲伤哭泣或愤怒的情况
只有在自身安全和尊严遭受重大威胁,或出现特别喜人或恼人的情况,人才会强烈兴奋并采取行动。
然而,在情绪管理不力时,琐碎小事也会使人反应过度,容易触发过激言行。周围人也能感受到其强烈的情绪变化。林内翰
认为,情绪管理问题影响行为、人际关系、自我同一性等,使这些方面同样极易出现不稳定的状况。这种观点也获得了许多
支持。
情绪管理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不能实现情绪的细微操控,情绪起伏激烈;另一个则是容易受伤,对小事也容易反应
过激。前者属于躁郁情绪控制问题;后者则源自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因情感创伤而过度敏感的问题。
遭受创伤后,令人不快的记忆会刻印在人脑中的扁桃核或海马体上。在再次出现类似情况时,人便会激动,为负面情绪所控制
出现攻击或逃避反应。这种情绪变化极为强烈,很难理性控制。
由于脆弱、易受伤,他人无心之言等也会如刀般尖锐,使患者失去冷静,感到内心委屈,采取明知不利的行为。周围人也会因
此提心吊胆,如履薄冰。患者容易受伤的心态,与其被伤害的过往体验有关。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