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人民日报时评:有利益考量,也要有理想情怀

人民日报时评:有利益考量,也要有理想情怀

2024-08-15 20:36  浏览数:895  来源:一尾    

“如今的青年怎么了”,近来,关于青春的话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
有声音批评,本是最富朝气锐气、最有权利做梦的年轻一代,
不少人却陷入利益的羁绊,精致利己而老于世故,热衷实惠而耻谈理想。
实际上,时常陷入利益羁绊的又何止青年?一事当先,做还是不做,往往悉心思忖;
分内工作,竭尽全力还是敷衍塞责,尚得仔细权衡。
得与失,取与予,风险与收益,付出与回报——在利益的坐标系上,
很多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演绎着价值排序,精准计算着投入产出。一切似乎都进行得准确顺畅。
只是,当物质的欲望填满生活,利益的喧嚣遮蔽生命的星光,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也会惘然惆怅:
为什么,我们“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
当今中国,利益的正当性早已“除魅”。
对利益名正言顺的主张,让人人得享发展成果,“利益觉醒”可说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马克思早有断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刻意回避利益,岂止是陈腐迂阔,离开利益的齿轮,世界将空挡滑行。
对个人也好,对社会也好,都如小平同志所言,“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
但是,考量利益,并非让利益的追求绝对化。表面上看,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
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鼓荡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
然而,这样的城堡却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
只在意自己的人不会在意公共问题,只关心物质利益的人不会关心社会福祉。
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便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
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在唯利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
志愿服务,主动回报社会,却被猜测其中掩藏着利益动机;应对灾难,企业献出爱心,却被揣度背后有着利益交换。
杨善洲图什么,用利益的逻辑说不通,就斥为“傻瓜”;郭明义为什么,用功利的尺子量不了,就断言“神经病”。
利益的风暴撕碎了悬在一些人头顶的崇高云层,人不过是欲念死海中一个小小的漩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与实利挂钩的理想不是“做作”、便是“矫情”,
利益于是成为时代价值的“粉碎机”,让我们的社会只剩诛心之论,难言感动信任。
这是现代版的义利困惑,也是堕落版的利益考量。
走出了“耻于言利”的时代,难道就一定要抛弃“时刻准备着”的理想?
经历着“利益解放”的大潮,难道就一定要放弃“为了全人类”的信念?
拒绝利益主义独步天下,理想情怀又该何处安放?
就像文学家所说的那样,“理想有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却可以借着星光在人生海洋中远航”。
确实,理想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能帮我们找一个优厚的工作,领一份体面的薪水。
甚至一个有理想的人,活在当下,会比别人更觉生存的困难与尴尬。
但是人若没有了理想,生命将走向何方?
我们赞颂希望“让人类远离饥饿”的袁隆平,我们钦佩把汗水洒落山间邮路的王顺友,
实际上是赞颂一种更饱满的意义、钦佩一种更丰盈的人生。
循着理想的星光,我们才能跳脱一己得失,眼界更远、胸怀更大,找到一个更持久、更深刻的生命出口。
“唯意志论”者固然举步维艰,只有利益的人生同样苍白无力,
“喻于利”不是开启幸福的万能之钥,“喻于义”才能推开梦想的必然之门。
构筑精神的高地、留存理想的底色,才有灵魂的原野郁郁葱葱,文明的河流碧波荡漾。
这就是为什么写出《国富论》的亚当•斯密,更看重《道德情操论》,
也是为什么社会的改革者,既需要现实主义的利益考量,更需要理想主义的勇气担当。
翻开历史,越是大发展、大变动的时代,越需要有超越个人、超越利益的理想。
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的执着信念,法国大革命中民主自由的热烈追求,
20世纪初叶席卷世界的红色狂飙,都曾是导引时代前进的旗帜。
在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时刻,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的当下,
尤需在物质利益之外,多一份理想情怀。借用叔本华的一句话,
它是对每个时代伟大事物的同一性和连续性的信心,是对一代代人的变化和衰退的抗议。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