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练字文章 生活准则和世界观

生活准则和世界观

2024-06-08 16:25  浏览数:281  来源:小键人14426087    

在研究案例时,我们建议将患者的心理活动用一条曲线串联起来,从患者的童年印象开始,直至当前的现实状况。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发现患者的心理曲线,他们到目前为止一直沿着这条曲线发展。这就是个体自童年时期开始
发展而来的模式化的心理活动轨迹。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方式轻视了人类的命运,仿佛我们倾向于否认人类的自由意志
,否定人类能够掌控自身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确实掌控者自身的命运,因为人的心理活动轨迹在发挥作用。
心理活动轨迹可能会有所调整,但其最主要的内容、能量、意义从人的童年开始就以固定,保持不变。
个体的心理活动轨迹与童年环境有关,而童年环境之后会被人类社会的大环境取代。
我们试图追溯一个人的经历直到最初的童年时期,因为婴儿时期的印象给儿童指明了一个特定的方向,
并促使他们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应对生活问题。一切有助于发展的事物被用于这种应对,
并且儿童在婴儿时期就面临的压力会以原始的方式影响其人生观和世界观。
因此,我们不需要感到惊讶:人类从婴儿时期开始就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即使其成年后的态度的外在表现和人生早期的十分不同。因此,
尤为重要的是将婴儿带入那些他们不容易对生活产生误解的环境。
对此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类身体的力量和耐力、儿童的社会处境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性格。
即使最初只是自动地、反射性地做出回应,儿童很快就会转变自己的态度以符合自己的目的。
这样一来,外部的需求因素不再是儿童痛苦和幸福的原因,他们之后便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摆脱这些因素带来的压力。
在对认可的追求之中,儿童渴望挣脱来自教育者的压力,成为对抗者。这个过程发生在所谓的“自我发现”时期,
大概在儿童开始谈论自己或以第一人称“我”说话的时候。此时,儿童已经意识到自己和他人处于固定的关系,
这种关系绝不是客观的,它迫使儿童表明立场,并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和对幸福感的理解建立与周围人的关系。
如果重申关于人类心理的目的和前文提及的内容,不难发现,心理活动轨迹有一个特征,即一种坚不可摧的统一性。
这也让我们能够理解个体人格的统一性。当个体的表现互相矛盾时,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表现出
相互矛盾的性格,令我们感到迷惑,无法看清这些人的真实本性。同样可能的是,两个人的行为从表面上看起来完全一样,
但深入研究其基本的心理活动轨迹后,我们会发现二人完全相反:相同的行为包含了不同的意义,
而不同的行为却可能包含相同的意义。
心理现象由于其模糊性,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一个人的心理现象相互关联,所有的表现都指向一个统一的目的。
单一现象的意义取决于它和个体的整体生活存在怎样的关联。只有认识到,个体的所有上心理活动都拥有一个统一的目的,
我们才能更加容易地理解其心理。
如果意识到人类的思维和行为都是为了达成一个目的,并受这个目的的限制和引导,那么我们就能明白,
一个人在什么地方最有可能犯错。错误来源于,个体将所有成就及其他生活优势和自己的性格特征关联起来,
固化自己的行为模式。之所以会产生错误,是因为个体不检验任何事物,盲目地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中接受和管理所有感知。
只有科学才能揭示心理活动,让我们有能力理解并最终改变心理活动。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结束关于这一点的分析。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试图用目前已有的个体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释每一种现象。
一位年轻的女士来看医生,抱怨自己无法克制对生活的不满。她试图把不满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处境,她整天被要求完成
各种各样繁杂的工作。从外表上,我们能看出来她是一个急性子,眼珠子不安地转动。她抱怨道,每当准备出门某或面临某
项任务时,自己总是会感到不安。我们从她周围人那里得知,她对一切都非常认真,在工作的负担下似乎要崩溃了。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