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练字文章 脑波以及睡眠看梦

脑波以及睡眠看梦

2024-05-28 14:35  浏览数:218  来源:小键人13645306    

博格不光是发明测量脑电图的设备,还发现一个奇妙的脑波模式,是每秒振动9—14次的α波,也有人用他的名字称为博格
波(Berger wave)。我在《静坐》《不合理的快乐》和《短路》介绍身心变化时,也常提到α波。博格除了发现
α波,代表一般清醒状态的β波也是他发现的。我们一般清醒的状态,脑波的频率是比较快的,例如每秒振动14—30次的
β波和每秒振动30次以上的γ波。相较之下,α波算是比较慢的脑波了。早期的科学家并不知道有γ波,是脑电图突破了类
比设备的上限,科学家才“看见”了γ波,并且体会到这是代表一种高度清醒的专注状态。γ波的状态,有人认为就是心流。
此外,还有昏沉入睡的θ波(每秒振动4—8次),以及深睡状态的δ波(每秒1—3次)。很有意思的是,不同形态的脑波
,其实是因为脑电图设备改进才发现的。我时常说,我们观察的工具,限制了我们所能够看到、体会到、理解的。限制脑科学
家的,是脑电图的设备。限制我们每一个人的,是五官和头脑。三十多年来,我每次谈到静坐可以让脑波变慢,也一定会谈到
α波。一个人在休息或静坐的过程,脑波自然会慢下来,而在清醒或动的时候,脑波会加快。当然,博格还没来得及进一步发
现脑波的谐振现象(coherence)。谐振,也就是脑部整体的电波达到同步。这是透过静坐,可以在头脑达到的。一
样地,我过去在《静坐》用很多篇幅解释过,透过同步的谐振,身心可以最不费力地运作。1938年后,世界各地最有成就
的脑科学研究者,也开始用脑波帮助诊断,而使得脑电图变成一门显学。相信你读到这里,会觉得博格应该得诺贝尔奖才对。
可惜,他没有。博格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而两次战事都有参与。以科学家来说,相当可惜。这样的背景,让他摆脱不了
政治上的争议。我相信,这是他没有得到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诺贝尔奖的遗珠之憾,其实不在少数。我在《真原医》提过,
当年在洛克菲勒实验大楼从事研究工作时,和马卡蒂(Maclyn McCarty)相当要好。他其实是DNA的发现者
,但是,诺贝尔奖却在1962年给了解开DNA分子X光结构的华生和克里克,没有他的份。他的一生,虽然因为这些突破
得过大大小小的奖项,但始终与诺贝尔奖无缘。有用的几个重点:•有了脑电图的发现,睡眠才正式变成一个科学的领域,可
以重复验证。•跟一般人想的不一样,并不是生理学家发现了脑电图,而是一位心理医师博格发现的。他很慎重看待这个现象
,反复确认,经过5年才发表出来。•我们脑波的快慢,会自然反映我们清醒、休息放松的状态。愈清醒,脑波愈快。睡眠愈
深,脑波愈慢。•透过静坐,我们不光可以让脑波慢下来,甚至可以让脑波达到同步。身心的同步,是我们最不费力的状态。
02从睡眠看梦我相信,你读完前一章,会自然发现,我毕竟从事了多年的科学研究,就连写书,也不想放过一些学术上重要
的突破。当然,这个习气现在稍微有点改进了,虽然还是科学,但会多谈一些背后的故事。回到睡眠,博格的实验室和后来各
地的科学家都发现,人即使睡着了,脑部还是有电波的活动。倒不像过去的人所认为的,脑在睡眠时完全是静止的,或最多只
是一种从世界退出的状态。有了脑电图,我们终于有工具可以了解脑部各种状态的变化,甚至去掌握变化的原则和规律。20
世纪50年代开始,睡眠实验室非常活跃,科学家请人来实验室过夜,在受试者头皮上贴电极,记录一整晚睡眠过程的脑波变
化。从这些脑波变化的研究,得到最明显的发现是——不光是我们前面提过,古人睡眠是分段的,就连从脑波来看,我们的睡
眠确实是分段的。一整晚的睡眠,大约要经历4到5次重复的周期。每个周期大概接近1个半到2小时。这是大致的情况,但
我还是要提醒你,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些人多,有些人需要的少。夜间睡眠的90分钟循环重要的是,就像上面这张图所
表示的,每个大约90分钟的周期,又可以分成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的分界是很有趣的,是用睡着后眼睛的动作来区分。一
个称为快速动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另一个就是非快速动眼期(简称non-REM,
NREM)。我们假如整晚没事,观察家人或朋友睡觉,自然会发现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人睡着了就面无表情。有些人睡着
后表情还相当丰富,时而皱眉,时而吞口水,还有些人会说话,甚至拳打脚踢。在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现象:我们有时候会看
到睡着的人,虽然眼睛闭着,但是他的眼珠子在眼皮下滚动,速度还很快。就好像虽然睡着,却还在头脑里忙碌地看着什么。
这个现象,睡眠科学家也观察到了,也就是前面所称的“快速动眼”。这种快速动眼睡眠是非常普遍的,不光人类有,就连其
他哺乳类动物和鸟类都有。也许你还记得,小时候看着家里的猫狗睡觉,非但一样会动眼睛,还会在睡梦中低声呜呜叫。更有
意思的是,在人类的例子里,如果在快速动眼睡眠中把人叫醒,这个人通常会说他正在做梦。其实,你光是看前面这张图,就
可以知道快速动眼睡眠只占了整个睡眠周期的1/4左右,并不是睡眠的主要部分。在我看来,它会引起关注,最多只是有眼
球的动作、有做梦,而让科学家把注意力不成比例地放到这一个部分。接下来,我还会再解释为什么在这个阶段有动作,而好
像更容易在做梦。其实,非快速动眼的睡眠,占据了整个睡眠周期的3/4,可以说才是主要的部分。就像这张图所显示的,
从脑波的变化又把非快速动眼睡眠区分出3个阶段。随着3个阶段(早期也有人说4个)一一深入,睡得愈沉,愈难叫醒。睡
眠是有深浅的。我们大概都有过这种经验,睡得很沉,不要说闹钟,就连地震、飞机或消防车的声音都听不到。但是,也有时
候睡得很浅,就连冷气、电风扇或房里一点动静,都可以把我们叫醒。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从醒着,到进入睡眠,是先经
过非快速动眼的睡眠,睡到最深最深之后,才进入快速动眼睡眠。快速动眼睡眠的现象,是在1953年由现代睡眠研究之父
克莱特曼(Nathaniel Kleitman,1895—1999)和他的学生发现的。他们很快就发现了这种睡眠
和做梦的关联。克莱特曼是在苏联出生的犹太人,老家位于现在东欧内陆摩多瓦共和国的首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大
陆掀起一波反犹太的浪潮。他从苏联辗转流亡到巴勒斯坦,再到美国。他对意识的研究特别感兴趣,而且认为要懂意识,要从
睡眠无意识的层面着手。从他后来所达到的成就来看,就好像是这一生的颠沛流离和考验,让他的注意力一心落在眼前的研究
。我相信,在各领域有成就的人物,不少人和他有类似的经过。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