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湖北:守得一江清水向东流

湖北:守得一江清水向东流

2024-05-24 23:30  浏览数:448  来源:小键人14254068    

春夏之交,万物生长。放眼荆楚大地,江豚多了、工厂新了、岸线绿了、产业强了……长江边,跳动着湖北持续推进生态绿色
发展的强劲脉搏。湖北,因水而兴、因江而盛。作为生态大省、“千湖之省”,湖北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
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产业增价值、生态添颜值,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落在汉江
中上游丹江口水库。蒋德新穿着印有“小水滴志愿者”的服装,带上捞网、叉子等清漂工具,驾着小船开始清理水面上的漂浮
物。2020年以前,蒋德新一直在汉江以打鱼为生。在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中,他主动拆除网箱、退捕上岸,成为了一名清
漂员。“这片水养育了我,我离不开这片水。”蒋德新感慨。深爱着这一库碧水,无数捕鱼人变成了护水人。在丹江口,80
支市直单位“小水滴”志愿服务队、20支社会团体志愿服务队、345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守水护水,筑起
了守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的“第一道长城”。湖北通过实施丹江口水库库区水环境治理,水质连续10年保持在Ⅱ类及以
上,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是湖北的责任之所在,这决定了流入长江的每一滴水
都必须达标。5月8日,记者在长江南岸的武汉青山湿地看到,水杉、乌桕高低错落,水面粼粼闪光,蓝天白云下,水鸟悠闲
游弋。湿地以东坐落着北湖污水处理厂,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的尾水通过箱涵(洞身以钢筋混凝土箱形管节修建的涵洞)源源
不断进入湿地,再通过天然的消纳净化,流进长江。“这样不仅能满足湿地内各种生物的活动所需,还能在水生植物、微生物
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入江水质。”北湖污水处理厂厂长杜旻介绍。武汉市水务局污水管理处鲁磊表示,近年来,武汉升级改
造城市污水处理厂,提升出厂尾水水质,确保“清水”入江河。鳤鱼、刀鱼等消失多年的稀有鱼种重现长江;水鸟种群数量5
年增长4.9倍;水清鱼跃、飞鸟翔集的美好景象时常可见……生物物种用“脚”投票,对湖北生态向好作出生动诠释。湖北
在全国率先实行五级河湖长制,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同时,从2023年起,湖北将全省划分为3个一级流域和16
个二级流域片区,明确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实现一江清水全域共守。位于长江中游北岸的武穴市,拥有长江岸线4
4公里,自古就形成了深水良港。作为传统的工业城市,武穴的矿山企业一度达到100多家,长江沿线零散非法小码头达5
0多家,每天数百辆大货车穿梭于矿山与码头之间,尘土飞扬、污染严重。“不能守着绿水青山,过灰头土脸的日子。”武穴
以雷霆万钧之力清理长江岸线:先后拆除货运码头41座,腾退长江岸线4.2千米,清理江滩堆积物6.5万立方米,货运
码头由过去高峰时的54座减少到如今的13座。重工业企业虽远离了江边,但矿产品等货物离不开水运,如何安全进出港?
为此,武穴建设了封闭式绿色环保运输廊道,货运码头在运输装卸环节还加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并配备了防污染设施和岸电系
统。整治后的武穴港,码头建好,岸线变绿,水运做强。目前,其正在推进建设田家镇水铁联运项目,以使武穴“通江达海”
更进一步,真正让港口由区位优势变为竞争优势。武穴西北400多公里外,宜昌凭借独特区位和便利水运与化工产业“结缘
”。然而,千亿元化工产业的经济底盘背后,宜昌一度面临“化工围江”的困局。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指引
下,宜昌通过“关改搬转”,一手抓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化工过剩产能,一手利用旧动能腾退出的新空间培育精细化工产能,
引导化工产业向高端发展。“借搬迁契机,我们对一期项目5条生产线实施技改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年产值呈现跨越式增长
。”宜都市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廖全红介绍,从长江边到宜都化工园,公司在搬迁阵痛中迎来了再次腾飞,成为
了“紫外线吸收剂”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三千里汉水奔流而下,在即将与长江交汇处“转身回望”,勾勒出美丽的汉江湾。这
里,曾是武汉市硚口区古田化工区的聚集地。如今,“工业锈带”经过改造变“生态秀带”,汉江湾成为市民亲近自然、运动
健身的好去处。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解“化工围江”,在水更清岸更绿的同时,湖北引导企业将搬迁改造与技术、产品、工艺
更新相结合,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相结合,促进企业入园集群发展,实现搬新、搬高、搬绿、搬强。长江两岸,向绿而行,
向“新”出发。在格林美集团荆门园区自动化生产线上,电池包经过拆解,变成电池模组、电芯,然后经过破碎、热处理、分
选、湿法等工艺,制备成生产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废旧动力电池被“吃干榨尽”。锂电池用量的大幅增长,给环保带来
不小挑战。靠着“变废为宝”起家的格林美,建成了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去年,该企业回收拆解的动力电池达到274
54吨,占全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的10%以上。废旧资源再利用,让循环经济的“马达”转起来,实现经济发展“含绿量”
“含金量”的同步提升。一边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一边下大力气用好清洁能源。夜幕降临,在宜昌港三峡游客中心码头,
“长江三峡1”号游轮缓缓开行。不少游客凭栏远眺,一览江上美景。这艘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游轮自2022年3月首
航以来,累计用电213.8万千瓦时,对比同型燃油动力船,相当于节省燃油491.8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量1538.5吨。“以前船舶用电依靠柴油发电,气味重,成本高。”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岸电运维负责人李兴衡介绍,随着
清洁岸电的推广,靠港和待闸船舶接用岸电后基本实现零排放、零噪音、零污染,宜昌江面上“流动烟囱”正在不断减少。近
年来,湖北大力推进“电化长江”“气化长江”“氢化长江”,通过新能源技术推动长江航运绿色发展,“湖北造”电动船舶
核心动力系统市场占有率达到62%,全国第1。用好碳减排不仅是一种环保行为,更是企业降本增效的一种方式。湖北瞄定
“双碳”目标,以制度创新引领绿色低碳转型。从“买碳配额”变成“卖碳配额”,对于水泥生产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
该企业前后投资10亿元建立生产指挥中心、能源在线管理系统、回转窑协同处置生产线等,极大地降低了能源的消耗。20
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落户武汉。目前,湖北碳市场成交量占全国的42.7%。湖北依托该系
统,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让湖北绿色崛起之路越走越宽广。“湖北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省份,加
快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在2024年5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委副书
记、省长王忠林介绍,这些年湖北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以低碳转型提升生态颜值,用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
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绿色低碳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