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练字文章 成长的责任

成长的责任

2023-12-05 15:00  浏览数:383  来源:小键人13645306    

怪罪父母是逃避成长责任受苦,是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心理问题,如果深入到其内核看,都有一个共同点:
爱的缺失。然而,受苦只是心理问题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有心理问题的人,几乎必然受过苦,但受苦并不必然
导致心理问题。因为,在受苦的原因和受苦的结果之间,还有一个重要条件:你如何看待自己受过苦这个人生真相。假若你承
认自己的确受过苦,不去扭曲这个人生真相,那么,你就自然而然地会得到解脱。因受苦太多,你也许会有些忧伤,但你不会
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相反,如果你不承认受苦这个事实,问题就会产生。无数读者在给我写信时,会问到一个问题:既然你
说,心理问题的原因可回溯到童年,回溯到与父母的关系上,那么请问,我怎样才能改变父母?还有少数读者,在明白这一点
后,对父母产生了很大的愤怒甚至仇恨情绪,极少数开始不断斥责父母,甚至出现了对父母的暴力行为。暴力行为自然是错误
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我的文章,除了分析童年对我们心理问题的影响外,也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可以归因于童年,归因于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上,但不要怪罪父母。因为,怪罪是一种逃避,是将已成年的自己的成长责任放到了父母身上。自己不愿意
承担自我成长的责任,而只是一味地怪罪父母或其他亲人,这就是一种沉溺性的情绪发泄,没有益处。渴望改变父母,和怪罪
父母一样,都是没有认识到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是我们人格的基础,也在相当程度
上决定着我们的命运。然而,我们长大后,与父母的现实关系的重要性,就不如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了。改变别人的努力,大
多数情况下都会失败。改变父母的努力,一样会有这个结果。并且,即便理想的状况发生,父母的确因你而改变,他们反省自
己对我们的教养方式的问题,甚至还向我们道歉。这时,我们会产生深深的感动,并流下激动的眼泪。但是,过后我们会发现
,问题依旧存在。因为,虽然我们与父母的外在关系改变了,但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
关系仍然没有发生重要变化,你的性格还是老样子,那也意味着你的命运一样不会发生改变。譬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士。小
时候,她爸爸常打她妈妈,这种关系模式最终扎根于她的内心,于是她将它复制在自己的三次婚姻中。那么,设想,她的父母
改变了,不再发生战争了,甚至非常和谐了,她的婚姻关系模式,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吗?显然不会!父母糟糕的关系模式,是
她的糟糕的内在关系模式的原因。但她的内在关系模式一旦形成,就具备了独立性,就不再会随着父母关系的变化而自动发生
根本性改变。成年后,我们必须有这个意识,不要再将焦点放到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上,不要认为这个外在的关系改变了,自己
就得救了。要想得救,我们必须把焦点放到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上。内心不改变,还会走在老路上父母不是我们心灵成长的答
案,我们自己的外在条件也不是。一位50多岁的男子,在广东和香港都有公司,两个儿子都在国外留学,他的外在条件够优
秀了,但他的自我评价仍然很低。他特别爱养狗,但之所以喜欢上养狗,是因为第一次遛狗时,他一路上赢得了许多关注的目
光,以前从不打招呼的邻居跟他打起了招呼,从不注意他的美女开始对他微笑。这种感觉太好了,以后他一发而不可收地喜欢
上了养狗,现在家里已有多条狗了。一位50余岁的女士,也是成功人士,她对金钱有一种痴迷。尽管她已不再需要挣钱了,
因为她的事业和积蓄足够她和家人过很富足的生活了,但她停不下来,因为一旦停下,她的心就会有空空如也的感觉。这种感
觉很不好,而要逃避这种感觉,她发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拼命工作拼命挣钱,钱不断累积时,她会有一种安全感。这两个例子
表明,很多时候,追求成功的心理机制是一种循环。我们不断地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奋勇前进,但其实只是为了逃避内心的一
些受伤感。这个办法看似有效,因为我们奋勇前进的时候,受伤感的确似乎没有了,而成功带来的富足、荣耀和羡慕,也令我
们非常享受。然而,一旦陷入这个循环,我们会发现,我们不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一种莫名的受伤感就会袭来,而那些所
有外在的荣耀似乎都没有一点力量,可以抵挡这种感受的袭击。于是,我们宁愿每天都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一天只睡五六
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其他所有时间都在拼命忙碌。但这忙碌,只是为了不去面对内心那个无法逃避的受伤感。许多人失
眠,也是因为同一原因。当像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时,我们绷得非常紧,内心的东西就被忽略被压制了,但一旦处于放松状态,
内心的这些东西就会冒出来,我们就会难受。于是,为了不难受,我们就不放松,但不放松,就不可能有很好的睡眠。这也是
一个恶性循环,于是你会发现,你越努力,越优秀,失眠就越严重。最终,你只好求助于药物,而这也逐渐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你对药物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你需要的药物剂量也越来越大。对此,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有很好的描述:“先是有孤独
,然后又有逃避这份孤独的执着活动,接着这份执着就变得非常重要,它操纵了你整个人,使你无法看清真相。”好好反省一
下,看看你外在的优秀究竟有没有带给你良好的心态。如果没有,那么你一定是将外在条件当成了逃避内在自卑的工具了。如
果意识到自己有这个问题,那么请试着对内在自卑做工作,而这个内在的自卑,一定发生在内在关系模式中,一定是因为“内
在的小孩”对获得爱与认可没有信心。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