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练字文章 中华上下五千年 文若愚著 2中原争霸 春秋·战国 25

中华上下五千年 文若愚著 2中原争霸 春秋·战国 25

2023-06-13 11:10  浏览数:853  来源:子非鱼    

胡服骑射
北方的赵国看到秦国恃强凌弱的做法,知道只有发奋图强,才能国泰民安。赵国的国君武灵王,是个很有远见的国君,面对周
边的诸侯国日益强大,便考虑着赵国的发展前途。
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率军攻取中山国的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之后,大军直达无穷之门(今河北张北
),又自北而西到达黄河边,考察了赵国北面的游牧部族地区。赵武灵王意识到,在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不能使用车战,胡人
身着胡服骑马射箭的作战技术则显示出特有的长处。于是他就着手进行军事改革。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国家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秦国、韩国和楼烦
(古部落名),我们如果不强大起来,随时都会遭受灭顶之灾。要发奋图强,就必须改革一番。我觉得咱们穿的长袍大褂,干
活打仗都不方便。相比之下,胡人(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的短衣窄袖,倒是很灵活。我打算效仿胡人的风俗,把我们的服装
改一改,你看怎么样?“
楼缓一听,连声说好,他说:”咱们效仿胡人的穿着,也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啦!“
赵武灵王说:”对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或者用马拉车,这样不如骑马灵活机动。我们学胡人的穿着,就是要学胡人那样骑
马射箭。“
这个想法一传开去,就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公子成是赵武灵王的叔父,在赵国影响力很大。他先是以不能”变古之教,易古
之道“为由拒绝穿胡服。赵武灵王于是亲至公子成家,反复说明事与礼可以随时代而变,并讲述胡服的优越性,赵想要永远立
于不败之地,就得改革以加强军事实力。赵武灵王表示要继承赵简子、赵襄子的事业,振兴赵国。赵武灵王的慷慨陈词,令公
子成备受感动,于是第二天他便胡服上朝。公子成对胡服骑射改革的支持,使得赵武灵王有信心将这项军事改革坚决贯彻下去

赵武灵王向全国发布胡服命令。这时有王族赵文、赵造和王子傅周绍等大臣向赵武灵王进谏以质疑胡服骑射,不断陈述习俗、
礼教的不可变更性,希望他收回成命。赵武灵王批驳说:”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
器械,各便其用“。批评他们不知时变,不谙治国。他们最后不得不接受了胡服。
赵武灵王看到条件已经成熟,就发布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不久,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都穿上了胡服。一开始,人们还觉
得有点不习惯,后来觉得穿了胡服实在方便灵活得多。
赵武灵王接着又号令国人学习骑马射箭。他把攻下的原阳(今山西大同北)改为“骑邑”,用来培训骑兵。大臣牛赞进谏道:
“使不得,大王!国家和军队的常规是不能改变的。”赵武灵王立即驳斥他:依你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了,国家和军队还
应该是一成不变吗?“今重甲循兵,不可以踰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牛赞被斥责得无言以对。从这里可以看出,赵国
胡服骑射改革的过程是艰难而又曲折的。这不只是单纯的易服,而且还是一场尖锐的思想政治斗争。
(此处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复原图”图片)
赵国原来的服装是宽袍大袖,里三层外三层,十分烦琐;改为胡人服饰后变成紧身短装,束皮带,穿皮靴,轻巧利索,很适合
马上训练、作战。赵武灵王组织培养出一支强大的骑兵,使之成为赵国军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赵国发展成为东方六国最
强国作出了卓越贡献。春秋以来,骑兵虽已出现,但数量很少,在军队中地位无足轻重。赵武灵王通过骑射改革,建立起强大
的骑兵队伍,这为中原国家军队的发展提供了范例。
赵武灵王的改革很快收到了成效。胡服骑射举动不仅拓展了赵国的疆土,壮大了赵国的实力,而且使赵国继晋之后与燕国同为
北方民族融合的中心,也为中原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因素。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了临近的中山,又
收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以后的第7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赵国的土地扩大了许多。
赵武灵王经常带兵外出打仗,把国内的事务交给儿子处理。公元前299年,他把国君的位子传给了他的儿子,就是赵惠文王
。赵武灵王自己改称叫主父(意思是国君的父亲)。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