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练字文章 中华上下五千年 文若愚著 2中原争霸 春秋·战国 16

中华上下五千年 文若愚著 2中原争霸 春秋·战国 16

2023-05-30 11:33  浏览数:697  来源:子非鱼    

先师孔丘
(此处为“孔子像”图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鲁国陬(zou)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孔子的祖先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居住在宋国,后来为了避祸才逃到鲁国,定居下来。孔子的父亲名叫叔梁纥,曾以勇敢
和臂力国人立下战功。叔梁纥在66岁左右与未满20岁的颜徵在结婚。婚后两人曾道山东曲阜东南的尼山拜神求子。后来生
下了孔子,便取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3岁时就遭受了丧父之痛,母亲颜氏把他带到当时鲁国的都城曲阜。由于父亲早逝,家中贫困,孔子只好瞒着母亲,辍学
在叔孙氏家放牛。叔孙氏家有许多藏书,孔子经常借来阅读,成了知识渊博的人,孔子的名声也渐渐传开了。
(此处为“孔子讲学图 清”图片 此图表现了春秋时期孔子在杏坛讲学的情景。图中孔子端坐讲授,弟子们在周围恭敬地
聆听。作品因是宫廷绘画,所以特别讲求用色和整体结构。)
20岁时,孔子的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儿子,鲁昭公闻信,派人送来鲤鱼,表示祝贺。昭公赐鱼之事,使孔子在曲阜声名鹊起。
随后季平子根据孔子的业绩,擢升他为管理人口生育的司职吏。孔子上任以后,施行了五条措施,鲁国人奔走相告,外邦人陆
续迁入,鲁国人口剧增。孔子不到30岁,就已经掌握了“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此外,还
掌握了以《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为代表的各种文献资料,真正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了。这样
一来,许多人都愿意拜他为师,他便办了一些私塾,收了许多学生,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
孔子在34岁时,赴洛阳会见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聃。这一次会见,使孔子学到了周朝的礼乐及文物制度。孔子对老子的道家
思想佩服得五体投地,称他为云中之龙。公元前513年,鲁国发生“三桓”之乱,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
、叔孙氏把鲁昭公轰下了台。这时,孔子也在鲁国待不下去了,只好来到齐国。这一次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向孔子询问了治
国的道理。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说,君、臣、父、子都应当名副其实,
各自都按等级名分的要求行事。齐国宰相晏婴认为孔子学说不过是书生之见罢了,并非齐国的当务之急。齐景公听从晏婴的话
,决定不用孔子。这样,孔子便离开齐国,又回到鲁国教书,跟他学习的人越累越多。
到了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中部宰,后来又提升为司空、司寇。这时,齐国要与鲁国假意会盟的事引起了孔子
的注意。他建议鲁定公防备齐国的阴谋,多带一些大将和兵马前去。在夹谷会盟上,孔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使鲁国在外交上取
得了胜利。鲁定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天下太平了,便不过问政事,整天吃喝玩乐。孔子想劝说他,但他总是躲着孔子。
无奈之下,孔子便离开了鲁国。
孔子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期间,孔子曾经在陈、蔡之间受困,7天没吃上饭,但孔子依
旧不改其初衷,坚持讲诵弦歌,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公元前484年,孔子又回到了鲁国。鲁哀公和大臣们多次向孔子问政,但最终还是没有起用孔子。此后的5年里,孔子专心
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事业,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经》,修《春秋》,授徒多达3000多人,其中,道德高
尚精于六艺的就有72贤人。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孔子死后,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孔子强调仁,这是充满人道主义的光辉思想,也是春
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客观反映。经孔子编著整理保存下来的诸如《春秋》《尚书》《诗经》等书籍,对后世的学术思想影响
极大。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