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练字文章 中华上下五千年 文若愚著 2中原争霸 春秋·战国 12

中华上下五千年 文若愚著 2中原争霸 春秋·战国 12

2023-05-23 14:02  浏览数:719  来源:子非鱼    

老子论道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an),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东周时曾任守藏史,掌管图书典籍。相传孔子曾
向他问过”礼“,他却给孔子讲述许多深奥的道理,使孔子折服于他。
老子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且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他和孔
子是同时代的人,较孔子年辈稍长,世称”老子“。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这场长达5年的内战,最
终以王子朝失败告终。王子朝失败后,席卷周室典籍,奔逃楚国。老子所掌管的图书也被带走。于是老子遂被罢免而归居。老
子由于身受当权者的迫害,为了避免祸害,不得不”自隐无名“,流落四方。后来,他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
宝县西南)时,关令尹喜知道他将远走隐去,便请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写下了5000字的《道德经》。相传老子出关时,骑
着青牛飘然而去,世不知其所终。
《道德经》又名《老子》《老子五千文》,是中国道家的主要经典,全面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全书共81章,分上下两篇
:上篇37章为《道经》,讲的是世界观问题;下篇44章为《徳经》,讲的是人生观问题。全书文辞简奥,哲理宏富,且体
系完整,内容丰富,涉及宇宙、社会、人生、军事、政治、医学等各个方面。
《老子》以”道可道,非常道“开篇,提出了一个最高的哲学概念”道“。老子哲学就是由”道“推演出来的,他也因此成为
道家的始祖。
(此处为”老子骑牛图 明 陈洪绶“图片)
老子把天、地、人等宇宙万物连贯成一个整体,突破了古代哲学以政治和伦理为轴心的局限。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而生
成的,是天地万物之源,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庄子所继承和发展。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
观念,对中国古代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思想中最大的闪光点是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观察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有无相
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世间万物有阴阳、刚柔、强弱、兴废等分别。他还发现对立的事物能够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
”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为了防止物极必反,导致衰落,老子主张”去甚
去奢去泰“,就是要去掉那些极端的、过分的举动,始终保持着像”道“那样冲虚而不盈满的状态。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表现在军事战略方面就是”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同时还要注意”将欲弱之,必
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他还提出了以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比如,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以水攻坚,
没有攻不下的,以此来说明柔弱能胜刚强。
老子的道的本性是自然的,他提出了天道自然的观念。他认为天地的运行是自然而然、不假外力的。人也应该和万物一样,是
自然的,人生必须消除主观和外在的干涉,使其自然发展。
在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上,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论。老子把人民的饥荒、贫困看作是多欲的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结果。
人民起来为”盗“,轻生冒死,其责任完全在于统治者。老子主张用”天之道“来取代”人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这样
就能够解决社会所存在的一切弊端。
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是对统治阶级的”有为“进行的揭露和抨击。老子提倡这种”无为“之治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小国
寡民“的社会,也就是”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
来“。
千百年来,老子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哲学、伦理道德、政治、文化,甚至是中国人的思维。他的思想为战国时代的庄子
等人所继承,形成了道家学派。《老子》也被奉为道教的三大经典之一,尊称《道德经》。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