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此间的少年(一)

此间的少年(一)

2020-09-23 16:58  浏览数:602  来源:虚与委蛇    

我读完金庸小说的收获是从此有了门户之见。某某口齿伶俐,睚眦必报,是慕容家的:以子之术,
还治彼身;某某行文灵动,充满精英色彩,想是黄家的落英缤纷掌一路;某某的表现水准落差之大,
有如段誉的六脉神剑。精神世界里有了金庸这座花果山,常使我胡思乱想,如猢狲上下攀缘,到处采摘引证的乐趣。
人的左脑管理智、现实、逻辑,右脑管感觉、形象、记忆。我是用左脑读金庸,上网后知道,另一半人用右脑读金庸。
程灵素,黄蓉,杨过,乔峰……总是BBS里最热的话题,不必多说,提一个名字,便有雾般感受涌上来。
这些虚构的人物已经和某一代人的青春编织在一起,难解难分,不论单独谈哪一种,总使人意犹未尽。
2002年春天,我开始读一篇传说中的绝妙好文,从此陷入了难堪的等待。
像等待着一群沉睡在记忆中的朋友,被一个个的复活。你不知道接下来江南——这个顽皮的作者会叫出哪一个,
也不知道在这一世他或她有什么样的命运。而在汴京大学里,校园的风声、饭堂的泔水味、寂寞的操场、
焦急的等待,都被复活了。不必等到逢五年或者十年的同学聚会,在蓄意喝下许多白酒后,
等待滑过胸口的那一滴惆怅——江南是一个解人。
奇怪的是,回忆起来味道最好的,往往不是真事。也许回忆的魅力正在于虚构,而回忆往往从“如果”开始。
楔子
又是汴梁的秋天,积累了整整一个春夏的枝叶悄然凋零,几片落叶的背后,是二胡嘶哑的弦歌。
秋天是操琴的天气。很久以前,教莫大胡琴的师傅说:“春宜绘墨,秋宜操琴。”莫大那个时候还年轻,
不理解,师傅也不多解释。后来经历的风霜多了,莫大才觉得领悟了。原来春水春树这种一时繁华的东西最该入画,
否则就流逝了,一时好景色,过去就追不回来。而秋愁如此,最是消磨意气,惟有以胡琴的两根枯弦唱出来才略可慰藉。
所以风雅苍凉如莫大者,一到秋来时,纵然是《凤求凰》这种曲子也不由得萧瑟悲凉起来。
不过这个观点得不到莫大师娘的首肯,根据莫大师娘的意见,莫大和他师傅都是村上有名的懒虫,
春秋两季农忙的时候总是偷懒不肯下地干活,于是就会抱着胡琴跑到附近的山头上打发打发时间。
而莫大师傅那句话只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和春思秋悲这种深奥的情绪扯不上半点关系。
莫大说:“可为啥师傅一定说春天画画秋天拉琴呢?”
师娘说:“你也学了那么多年了,怎么一点不长进?老鬼的意思是讲春天天气太湿磨墨方便,
秋天琴弦比较干,拉起来高兴。”
于是莫大很惆怅,不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师娘错了。
那句话的意思永远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当莫大想回头去找这个谜底的时候,说话的人已经死了。
很多年以后,莫大就从江西的村头挪到汴梁的马路边,怀里不变的是那把黄杨木的老胡琴,
变了的是莫大的琴声和莫大自己。有时候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莫大会想自己在学会记忆以前已经开始忘记了。
也许除了老师那句话,当年有更多的东西是他应该弄清楚的,比如住在村子围堤北边的那个梳羊角辫的小女孩,
为什么她总是扛着一筐草安静地站在自己背后听那曲一成不变的《凤求凰》?
莫大有时候喝了点老酒,会对后生崽子们说,年轻好啊……往往当他想继续往下说的时候,
他就只能看见那些后生崽子的屁股了,所以莫大知道他们其实并不想听他说。
后来莫大喝了酒也不多话,他只架起一条腿坐在汴京大学草地的铁栏杆上,续两根新弦,拉一曲老旧的《凤求凰》。
大宋嘉佑元年,汴梁城西中流道北,曾经有过一个江西老头莫大拉一曲二胡,说他自己对光阴的一点感悟。
而我们的故事,也是从那个时间和空间点上开始的。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