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他说孩子没有什么稀奇,等于阴沟里的老鼠一样,到处都有,所以有孩子的人不必在他面前
炫耀,他的话无论是怎样中肯,但在骨子里有一点酸葡萄酸。
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孩子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家庭
,而现代家庭很少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一夫一妻不能成为家,没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结果实的
树,总缺点什么,必定等到小宝贝呱呱堕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稳,男人开始做父亲,女人开始做
母亲,大家才算找到各自的岗位。我问过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他说:“给我缝
衣的。”“你爸爸呢?”小宝贝翻翻白眼:“爸爸是看报的!”但是他随即更正说:“是给我们挣钱的。”孩子
的回答全对。爹妈全是在为孩子服务。母亲早晨喝稀饭,买鸡蛋给孩子吃;父亲早晨吃鸡蛋,买鱼肝油
精给孩子吃。最好的东西都要献呈给孩子,否则,做父母的心里便起惶恐,像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
事一般。孩子的健康及其舒适,成为家庭一切设施的一个主要先决问题。这种风气,自古已然,于今
为烈。自有小家庭制以来,孩子的地位顿形提高,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
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
“孝子”之说,并不偏激。我看见过不少的孩子鼓噪起来能像一营兵;动起武来能像械斗;吃起东西来能
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时撒泼打滚有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俱什物
狼藉满室,有如惨遭洗劫;……但是“孝子”式的父母则处之泰然,视若无睹,顶多皱起眉头,但皱不过
三四秒钟仍复堆下笑容,危及父母的生存和体面的时候,也许要狠心咒骂几声,但那咒骂大部份是
哀怨乞怜的性质,其中也许带一点威吓,但那威吓只能得到孩子的讪笑,因为那威吓是向来没有
兑现过的。“盂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今之“孝子”深韪是说。凡是孩子的意志,为父母者宜
多方体贴,勿使稍受挫阻。近代儿童教育心理学者又有“发展个性”之说,与“无违”之说正相符合。
体罚之制早已被人唾弃,以其不合儿童心理健康之故,我想起一个外国的故事:
一个母亲带孩子到百货商店,经过玩具部,看见一匹木马,孩子一跃而上,前摇后摆,踌躇
满志,再也不肯下来,那木马不是为出售的,是商店的陈设。店员们叫孩子下来,孩子
不听;母亲叫他下来,加倍不听;母亲说带他吃冰淇淋去,依然不听;买朱古力
糖去,格外不听。任凭许下什么愿,总是还你一个不听;当时演成僵局,顿成胶着
状态。最后一位聪明的店员建议说:?我们何妨把百货商店特聘的儿童心理学专家请来
解围呢??众谋佥同,于是把一位天生成有教授面孔的专家从八层楼请了下来。专家问明
原委,轻轻走到孩子身边,附耳低声说了一句话,那孩子便像触电一般,滚鞍落马。牵着母亲
的衣裙,仓皇遁去。事后有人问那专家到底对孩子说的是什么话,那专家说:?我说
的是:‘你若不下马,我打碎你的脑壳!’?
这专家真不愧为专家,但是颇有不孝之嫌。这孩子假如平常受惯了不兑现的体罚,威吓,则这
专家亦将无所施其技了。约翰孙博士主张不废体罚,他以为体罚的妙处在于直截了当,然
而约翰孙博士是十八世纪的人,不合时代潮流!
哈代有一首小诗,写孩子初生,大家誉为珍珠宝贝,稍长都夸做玉树临风,长成则为
非做歹,终至于陈尸绞架。这老头子未免过于悲观。但是“幼有神童之誉,少怀
大志。长而无闻,终乃与草木同朽”─—这确是个可以普遍应用的公式,“小时聪明,大时
未必了”,究竟是知言,然而为父母者多属乐观,孩子才能骑木马,父母便幻想他将来
指挥十万貔貅时之马上雄姿;孩子才把一曲抗战小歌哼得上口,父母便幻想着他将来喉
声一啭彩声雷动时的光景,孩子偶然拨动算盘,父母便暗中揣想他将来或能掌握
财政大权,同时兼营投买卖;……这种乐观往往形诸言语、成为炫耀,使旁观者
有说不出的感想。曾见一幅漫画:一个孩子跪在他父亲的膝头用他的玩具敲打他
父亲的头,父亲眯着眼在笑,那表情像是在宣告“看看!我的孩子!多么活泼─—
多么可爱!”旁边坐着一位客人裂着大嘴做傻笑状,表示他在看着,而且感觉兴
趣。这幅画的标题是:“演剧术”。一个客人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而能表示感觉兴
趣,这真确实需要良好的“演剧术”,兰姆显然是不欢喜这样的戏。
孩子中之比较最蠢,最懒,最刁,最泼,最丑,最弱,最不讨人欢喜的,往往最
得父母的钟爱。此事似颇费解,其实我们应该记得《西游记》中唐僧为什么偏偏欢喜猪八戒。
谚云:”树大自直”,意思是说孩子不需管教,小时恣肆些,大了自然会好。可是弯曲的小树,长大是否会直呢?我不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