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充盈“闲心”
行走半生,会愈发懂得,万事万物的根源,都在自己的内心。
有人因心而洒脱、自得,也有人因心而抑郁、烦闷。
生活本就是一场孤独的修行,而修行的归宿不过是安放好自己的心。
心定,则一顺百顺;心安,则事事方圆。
清风明月本无情,皆因人心而有灵。
余生,修一颗浸透世间万物的心,日子才能有声有色。
苏轼一生跌宕起伏,接连遭贬,但多年流放并没有让他自怨自艾、就此沉沦,反倒练就了一颗从容豁达的心。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独自居住在林皋亭,从此过起了隐居务农的生活。
虽然日子清苦空虚,苏轼却没有悠闲度日。
他开垦荒地、种花种菜,在田野乡间享受着怡然自得的满足感;他阅读经典,从点滴熏陶中收获豪迈洒脱的人生观。
四年后苏轼重返仕途,但生性耿直的他又很快迎来了第二次贬谪,这次被贬到了更偏远的惠州。
闲来无事,他不仅学着开发新菜,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还体察民生、造福一方百姓。
不幸的是,三年后因为一首诗,苏轼再次被贬儋州,这时的苏轼已是年过花甲的老头。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选择过安逸的“退休生活”,反倒在这里又开始研究医术、开办学堂,为百姓发挥自己最后的余热。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被贬的路上是孤独的,但苏轼的内心却是充实而满足的,在此期间他更是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流传千古。
沈从文曾说:“我的人生最怕的就是休闲,休闲会失去生活的意义。”
确实,人太闲了,就容易胡思乱想;心太空了,就容易无事生非。
努力抓住奔忙日子里的留白,会发现,点点滴滴都是馈赠。
会享受生活的人,都很会利用闲暇时光,让灵魂得以安放,内心得以充盈。
有事可做,是治愈一切心病的良药。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事做、有人爱、有期待。
闲来无事,不如给自己的心灵充个电,做舒服的事,见喜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