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下)
共同体:属于家庭、属于学校、属于地域社会、属于国家等。这一点你是同意的吧。青年:同意。
哲人:那么,假设你是学生只看到“学校”这个共同体,即学校就是一切,我正因为有了学校才是“我”,这之外的“我”
根本不可能存在。但是在这个共同体中自然会遇到某些麻烦——受欺负、交不到朋友、功课不好或者是根本无法适应学校
这个系统,“我”有可能对于学校这个共同体不能产生“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青年:是的,非常有可能。
哲人:这个时候,如果认为学校就是一切,那你就会没有任何归属感。然后就会逃避到更小的共同体,例如家庭之中,并且
还会躲在里面不愿出去,有时候甚至会陷入家庭暴力等不良状况,想要通过这样做来获得某种归属感。但是,在这里希望你
能关注的是“还有更多别的共同体”,特别是“还有更大的共同体”。青年:什么意思呢?
哲人:在学校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世界。而且,我们都是那个世界的一员。如果学校中没有自己的位置,还可以从学校
“外面”找到别的位置,可以转学,甚至可以退学。一张退学申请就可以切断联系的共同体终归也就是那种程度的联系。如果
了解世界之大,就会明白自己在学校中所受的苦只不过是“杯中风暴”而已。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
青年:您是说如果闭门不出就无法到杯子外边去?
哲人:闷在自己房间里就好比停留在杯子里躲在一个小小避难所一样。即使能临时避雨,但暴风雨却不会停止。
青年:道理上也许是如此。但是,跳到外面去却很难。就连退学这种决定也没有那么容易。
哲人 :是的,的确不简单。这里又需要记住的行动原则。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的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这一原则。如果是学校,那就不用学校这个共同体的常识(共通感觉)来判断
事物,而要遵从更大共同体的常识。假设在你的学校,教师是绝对权力主导者,但那种权力或权威只是通用于学校这个
小的共同体,其他什么都不是。如果按照“人的社会”这个共同体来考虑的话,你和老师都是平等的人。如果被提出不合理的
要求,那就可以正面拒绝。青年:但是与老师唱反调应该很难吧。
哲人:不,这也可以拿“我和你”的关系来进行说明,如果是因为你的反对就能崩塌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具没必要
缔结,由自己主动舍弃也无所谓。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青年:您是说既要拥有共同体的感觉,也有选择自由?
哲人:当然。没必要固执于眼前小的共同体。更多其他的“我和你”、更多其他的“大家”、更多大的共同体一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