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
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
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
心功能不全或心功能障碍理论上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伴有临床症状的心功能不全称之为心力衰竭。
类型:
1、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由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所致,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临床上较为常见。
单纯的右心衰竭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左心衰竭后肺动脉压力增
高,使右心负荷加重,右心衰竭继之出现,即为全心衰竭。
心肌炎、心肌病病人左、右心同时受损,左、右心衰可同时出现而表现为全心衰竭。
单纯二尖辦独窄引起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衰,不涉及左心室的收缩功能,而直接因左心房压力
升高而导致肺循环高压,有明显的肺淤血和相继出现的右心功能不全。
2、急性和慢性心力衰蝎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系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或突然加重的心胜负荷,
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慢性心衰急剧恶化。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
慢性心衰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胜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的参与。
3、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
对于心衰的描达主要基于左室射血分数。
LVEF<40%者称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ErEF,即传统概念中的收缩性心衰。
LVEF ≥50%的心衰称为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哀/HEpEF,
通常存在左室肥厚或左房增大等充盈压升高,舒张功能受损的表现,以前称为舒张性心衰。
大多数 HFrEF 病人同时存在舒张功能不全
而 HFpEF 病人也可能同时存在非常轻微的收缩功能异常。
LVEF 在40%~49%之间者称为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衰/HFImrEF,
这些病人通常以轻度收缩功能障碍为主,同时伴有舒张功能不全的特点。
病因:
一、基本病因
1. 心肌损害
(1)原发性心肌损害
冠状动脉疾病导致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心肌梗死、慢性心肌缺血;炎症和免疫性心肌损害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
遗传性心肌病如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在室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线粒体肌病等。
(2)继发性心肌损害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系统性浸润性疾病(如心肌淀粉样变性)、
结缔组织病、心胜毒性药物等并发的心肌损害。
2.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见于高血压、主动脉辦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辦获窄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
心肌代偿性肥厚以克服增高的阻力,保证射血量,久之终致心肌结构、功能发生改变而失代偿。
(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见于心脏辦膜关闭不全及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
此外,伴有全身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生期心肌病、体循环动静脉瘘等,
心胜的容量负荷增加。早期心室腔代偿性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尚能代偿,但心脏结构和功能
发生改变超过一定限度后即出现失代偿表现。
3. 心室前负荷不足 二尖瓣狭窄、心脏压塞、限制性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等,引起心室充盈受限,体、肺循环淤血。
二、诱因
1. 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也不少见,常因其发病隐匿而易漏诊
2.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是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诱发心力衰竭最重要的因素。
其他各种类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均可诱发心力衰竭。
3.血容量增加
如钠盐摄入过多,静脉液体输人过多、过快等。
4.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
如妊娠后期及分娩过程、暴怒等。
5. 治疗不当
如不怡当地停用利尿药物或降血压药等。
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如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风湿性心瓣膜病出现风湿活动,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贫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