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练字文章 是什么影响了助听器的使用效果?

是什么影响了助听器的使用效果?

2022-07-08 09:59  浏览数:338  来源:陌路    

1.助听器使用者担心离开了助听器就会无法生活。
在日常的听力门诊中,会常常遇到不同年龄的听力障碍者,他们对选配助听器效果很满意,也确实感到助听器对自己的工作和
生活帮助很大,但是在随访复诊时却发现他们又不经常去使用助听器。当你进一步去询问和调他们的原因时,他们 会很担忧
地告诉你,怕使用习惯了助听器就无法再离开它,而在使用助听器以前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也仅仅如此,而用习惯了助听器后
他们会觉得离开了助听器将变得非常不适应。也就是这种担忧,往往影响他们继续有效地使用助听器。他们常常把助听器当用
作老花镜来使用 ,只是在看书和读报的时候拿也来用。持这种使用态度的患者,由于他们不能获得足够的听觉信号,长久
以往不利于他们对言语的理解,也限制了助听器作用的发挥。
我们在评价一个选配合适的好的助听器的时候,最终是看患者对它的依赖越高,说明这个助听器对患者的帮助越大。如果
助听器对这一患者可有可无的,那么要么是患者的听力损失 程度很轻,要么就是助听器对他的效果不明显。其实人类对科技
的依赖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很难想象今天的社会离开了电、电话、电脑与先进的交通工具等,人们还如何生活?对听力
障碍者来说,没有理由排斥使用助听器。
2.听力损失的程度及性质
据有关调查,患者受益于助听器及每天使用助听器的时间会随着听力损失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一般是平坦听力损失患者使
用助听器的 比例比单纯下降型力损失患者要多。虽然任何频率段对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多数情况下低频听力损
失比高频听力损失更容易引起患者的关注。
评估助听器对感音神经性聋或传导性聋的效果,如果患者未戴助听器而处于低中等水平有声环境中时,听力损失程度相同的传
导性聋患者比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差。但传导性聋患者比感音 神经性聋患者在言语识别上更能受益于助听器
因为 传导性聋患者助听后效果更好,很可能是未受失真作用的结果;而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蜗内或蜗后会出现这种失真作
用。但是临床上面对传导 性耳聋患者要求助听器补偿听力损失前,首先应考虑是否有可能进行手术矫正或治疗。
总体上讨论纯音听力损失以及听力图的类型,并以此作为能否受益于助听器的唯一指标是不全面的。
3.自觉的听力障碍程度
如果患者自觉听力障碍程度或实际障碍程度较低,则他对选配助听器的迫切性就有限。针对这部分患者可以结合其生活环境,
进行调查问卷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听力状况,同时确定助听器是否适用。
4.不同环境的听力补偿需求和适度的期望值
患者在使用助听器时所处的环境不同,所能获得的有效收益也是不同的。往往在安静环境中聆听声音的效果比在较大背景噪音
的环境中要好很多,言语清晰度也更高。
5.言语理解能力
患者言语理解能力越低,则受益于助听器的可能性也越低。听力损失程度并不是患者言语理解力高低的判断标准。最好的方法
是为患者进行言语理解力测试。
6.美观及操作方便等考虑
患者不同的年龄层次,对助听器的美观以及调控的方便性要求也不同。年轻的总是要求用小的助听器,年老的总是强调要调控
方便,当然而部分 老年人也同样要求美观。从助听器的使用比率上看,年轻的听障人群明显高于年老的听障人群,年轻的听
力障碍者越容易受益于助听器。但是听力学专业人员还要强调助听器的效果 ,实践也证明大金数患者在连续使用助听器六个
月后,更强调的是助听器的使用效果,而不是美观及调控问题。当然也有些患者为了某些固执的要求而拒绝使用某种助听器
患者最终是否选用助听器或者决定选用哪一种助听器从某些方面来看,还取决于该患者本身的性格和特征。
7.中枢性听觉障碍
有许多 患者的交流 困难是由于中枢听觉处理失调引起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言语理解力会进一步下降。中枢性听觉处
理失调引起言语理解困难与纯音听阈的水平不一定会保持一致。这部分患者很难或者极少部分能从助听器中获得帮助,可以
尝试使用输出系统等增加言信号信噪比的技术。
8.听力损失同时伴有耳鸣
许多听力损失患者同时伴有耳鸣,通过助听器放大 的声音对一些耳鸣患者有部分或完全掩蔽作用,对部分患者则无效。
总之 ,患者的担忧与困难总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影响了患者对助听器的正确理解和认知。听力学专业人员的职责是估计患者
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给予相应的建议,并反对错误认知。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听力学专业人员,应该能够 及时为患者
排解疑难,让患者了解他们所需的全部信息,并应给予患者足够的信心以坚持使用助听器,让更多患者能够受益于助听器。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