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最高级的修养,是“明知不问”

最高级的修养,是“明知不问”

2019-04-18 22:34  浏览数:1011  来源:donge    

知名作家王臣有一句名言:“无良心之人,绝不可能有真正的修养。”
所谓修养,是建立在善良的基础上去待人接物。
与人相处,难的不是彬彬有礼,不是嘘寒问暖,难的是能有“明知不问”的善意和默契。
有一个深深印在脑海里的故事: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个年轻女孩在一家珠宝店工作,这是她上班的
第一天,心情既兴奋又忐忑。
她在认真整理宝石时,注意到一位刚走进店里的青年,衣衫褴褛,满脸哀愁。
就在这时,电话铃声响了,女孩赶忙去接电话,却不小心碰翻了盒子,里面的六颗宝石全部掉落。
她立即蹲下捡起,数了一遍又一遍,却始终只有五颗。
焦急的她抬眼一看,发现那个青年正神色紧张地往大门走去,她当即追了上去。
门口正站着两个保安,如果此时大声呼喊“小偷”,一定可以人赃俱获。可她却是叫住他:“对不起,
先生,请留步!”周围人的眼光随之聚焦了过来。
青年转过头来,双手因为紧张而微微发抖,但依旧强装镇定地问道:“什么事?”
女孩面露难色:“先生,这是我第一份工作,现在找工作很难,您说是吗?”
青年不安地说:“确实。”
女孩说:“相信如果换成您在这里,也能干得很不错的!”
青年思忖了下,说道“那我可以祝福你吗”,并伸出了手。
女孩也立即伸手紧握,“也祝您好运,先生!”
青年转身离开,女孩也走回柜台,手中握着那第六颗宝石。
女孩明知青年拿了宝石,却没有故意问他:“你是不是偷了宝石?”反而是毕恭毕敬地暗示他,言语
之间保持着尊重,还不忘鼓励穷苦的他积极向上,并祝福他,着实令人钦佩。
毕竟茫茫人海,难免有磕磕碰碰,难免有令人皱紧了眉头的烦恼。
此时若依旧能体谅人心,善待他人,做到明知不问,这颗心一定满怀善意,温润如玉。
明知不问的待人之道里,饱含了一个人高明远识的善良。
王阳明曾说:“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与朋友相处,就算是劝诫,也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比一味地讲道理更能打动人心的,
是循循善诱的良苦用心。
汉武帝时,丞相田蚡虽然没什么真才实学,却喜欢在别人面前显摆。有一次,被将军灌夫谩骂后,
怒火中烧的他找到同僚徐冲,向他倾诉遭到别人轻视的愤怒之情。
徐冲对田蚡嚣张跋扈的性格了然于胸,所以并没有询问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只劝道:“灯笼高挂,
虽引人注目,但无重力;铁球躺地,虽有重力,但不被瞩目,倘若您将铁球高高挂起,不就镇住螃
蟹了吗?”
意思是,只要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够好,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徐冲在不伤害田蚡自尊的情况下,委婉地说出了建议,田蚡也立即心领神会,欣然接受。
身边朋友遇到糟心事,难免一吐为快,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有时反而更容易看出问题所在。
只是赤裸的事实会让人一时难以接受,此时若是明知朋友的秉性,既不问“为什么你总是死性不改?”
也不问“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吗?”
而是委婉地说出建议,既能让他感受到真诚,也能给足面子,让他知错能改,这才是真正的良师益友。
正如作家三毛对于朋友的理解:“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
流。”
每个人都会遭遇困境,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坚强,自带盔甲。
但即使在需要安慰和关心,渴望微笑和善意的时候,也不希望自己的苦楚被人一片片掀开、观看,甚
至指指点点。
不分场合,以关心的名义,直接将别人有意隐藏的事公布于众人,无异于揭开伤疤,还在伤口上撒盐。
1962年,作家刘白羽的长子滨滨,因心脏病住进医院,但治疗效果不佳,得从上海转回北京。
偏偏这时,刘白羽自己也生病住院了,只能让妻子带着儿子回家,一时之间因为担心而烦躁不安。
作为好友的巴金夫妇,当天一大早便赶到了刘白羽病房,他们都知道滨滨的病情,但谁都不曾开口问一
句,而是默默地陪伴,直到接到电话说母子平安抵达。
刘白羽紧握住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巴金淡淡地说:“没什么,我正好有空,只想着陪你坐一坐。”
明知不问的会心一笑,胜过不合时宜的问长问短。
真正的关心,是理解和尊重,是“不想说也没关系,我会一直在的。”
真正的关心,是既能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内心的痛楚,却从不去触碰它,更不以此充当谈资。
真正的关心,是发自心灵的抚慰,是懂对方的欲言又止,又明知不问,知而不言,用行动去帮他走出困境。
火眼金睛,洞穿一切,是本事。润物无声,明知不问,是智慧。
明知不问,知而不言,言出必善。
这样的人,眉眼满是温情,心中尽怀热忱,定能走向星辰大海。
摘自《新华社》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