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40项

40项

2020-07-05 17:36  浏览数:623  来源:小键人202607    

(一)一个脑还是两个脑众所周知,
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左半球掌管语言能力,有半球掌管空间关系。两个半球由胼胝体(
读pian zhi ti)相连。而为了治疗癫痫,切断胼胝体是个很好的方法。脑科学家加扎尼加对这些切断胼胝体的病
人也即裂脑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两个半脑各自有独立的意识。我去年看过加扎尼加的一本很厉害的书叫做《谁说了算——自
由意志的心理学解答》,本来也预备做个笔记。不过那本书有些复杂,涉及的面也很广。不过强烈推荐!实验大略是让裂脑人
的左脑看到(也即呈现给他的右眼)某一物体,那么他会说出这个物体的名字。但是让右脑看到的话,却说不出。这也很正常
嘛,因为语言是左脑掌控的,而左脑没有看到这个物体。但接下来的实验就很有趣了,依然是让被试右脑看到物体,但是这次
不让被试说出物体的名字,而让被试从一堆物体中摸出这个物体。结果是惊人的,被试虽然无法用语言表达刚刚看到的物体是
什么,却能很轻松的摸出这个物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说的简单点,虽然我们往往是通过语言来理解事物的(比如此时此
刻你看着本专栏,就在心理默默用语言在读在念在想在思考),但这是左半球的套路。对于人的右半脑来说,它是以非语言的
方式来理解世界的。通过实验,被试明显是能理解物体是啥的,但是不是通过语言告诉自己,而是通过某种我们还不知道的途
径。比方说我们看到某些画面感受到某些情绪,但是没有以明确的语言的方式去理解,那么你尽管感受了某些情绪,却说不出
原因。在之后,你的左半脑开始试图解释这些情绪,编造一些理由(左半脑作为解释器存在,这个理论可以在加扎尼加的《谁
说了算?》中看到)。这令我想到我之前看过的一些关于自闭症的书,当中提到有些自闭症的孩子的思维形式不是语言的或者
数学逻辑的,而是空间形态的,他们能够轻易的在脑中模拟复杂的空间分布或者几何图形。或许这是因为他们在用右脑理解这
个世界?
(二)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这个研究比较简单。
关于在人脑发展早期,外界环境的丰富是否会让人形成更大的大脑。由于拿人做实验是不人道的,所以科学家用了老鼠和猪来
做实验。实验内容也很简单,就是把一群动物放在贫乏呆板的
环境中,把另一群动物放在有很多玩具之类的“丰富”环境中。现在看来,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些生活在丰富环境中的动
物,其大脑皮层更厚更重,神经元更大。而贫乏环境中的动物,大脑依然是相当“贫乏”的。但本书作者最后指出,不能够用
这种过分简单化的丰富环境策略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比如说什么莫扎特效应之类。丰富环境能让大脑发育更好,但怎么丰富
环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三)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这个实验很著名。
涉及到环境与遗传究竟哪个对人的发展更重要的议题。在斯蒂芬平克的《白板》中提到,
20世纪后半叶,其实行为主义占上风,
认为人的行为是被环境因素所左右的,并不
重视遗传因素。这或许也有道理,因为这传达了人性是可以通过环境来改变的结论,而如果人是由基因决定的,那么就很宿命
论,说明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那么努力还有什么用呢?实验的秘诀是找到有相同基因的人——同卵双胞胎。但他们因为各种
各样的原因,比如遗弃之类,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中长大。科学家找到了56对双胞胎,并对他们进行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
生理,脑电波活动,血压,心率,智力,人格,心理兴趣,社会态度,宗教信仰等等等等。实验的结果是给了行为主义一记重
拳:这些双胞胎的相似性极高!科学家因此得出结论:对于相当数量的人类特征而言,大多数差异似乎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这个其实在今天看来是可以接受的,有太多的实验指出这一点了。不过当然,后天和环境也能影响人的成长,不过在目前看来
,影响的占比较小。熊猫哥哥认为,这并不是说人就不要努力了,其实顺着自己的本性发挥出自己的所长才是关键,没有人的
基因是完全劣等的。再者,把目光放远一点,也许有一天人类就不靠基因这个东西来延续了,人类完全摆脱基因的影响,又是
怎样一番天地呢?(可以参考我提到的《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我很期待这样的未来。
(四)小心视崖!
视崖是一个专业名词,指的是人的视觉能觉察到深度(悬崖),如果人没有这样的能力,或许早就跌落悬崖致死了。
但是这种能力是
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呢?科学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于是找来了许多孩子,准备了一张特殊的桌子,桌子的一半是可见的木材
,一半则是透明的玻璃,显而易见,孩子将无法分辨玻璃和悬崖。于是科学家把孩子放在桌子上,看他们是否会无视悬崖而爬
到玻璃那一面(当然,孩子的妈妈分别会在木材的一面叫孩子或者在玻璃的一面叫孩子)。这些孩子大约是六个月大小。实验
的结果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察觉到视崖的存在,他们不会爬到玻璃上面去,他们会流露出恐惧的神色。很显然,他们的这
种视崖能力是天生的。但是也有人质疑六个月的孩子已经很大了,或许是他们在后天生活中习得了这种能力。不过。。。这个
就无力吐槽了,再小的孩子不会爬了,怎么证明呢?不过实验者又做了一些动物实验,也支持这个结论。看来有些能力的确是
天生的,后天再学来不及(毕竟如果第一次就跌死了,还怎么学会躲避?)
(五)所见即所学
这其实不算是一个刻意的实验,实验者也不是心理学家。需要了解的背景是在心理学中有名词叫做知觉恒常性,就是我们知道
某些物体的特性会保持不变。比
如说形状恒常性:我们绕着椅子走,我们会知道这是同一张椅子,不会因为椅子形状变了而认为它是不同的椅子。还有种是大
小恒常性:我们不会因为车子从远处开来其在我们视觉中的大小改变,而认为它不是同一辆车子。但是这种恒常性是天生的还
是后天的呢?有一个人类学家特恩布尔进入刚果的森林研究一个部落俾格米人。俾格米人住的地方被森林环绕,其视距可能不
超过一百米。特恩布尔把一个俾格米人带离森林,让他看着远处的山,ok这没问题,是一座山罢了。但是他接着把俾格米人
带到离山很近的地方,于是山在俾格米人的视觉中就变大了,这是俾格米人惊呆了!他完全想不到这是同一座山。然后特恩布
尔又指着远方的牛说那是一些牛,俾格米人无法认为,他认为这些东西这么小一定不是牛,而是昆虫。直到特恩布尔再把他带
到牛面前,他才惊讶!但他不认为这是牛,他认为一定是特恩布尔施乐魔法,让这个东西一下子长大了!换言之,由于一直生
活在被森林环绕的环境中,俾格米人没有大小恒常性的概念。这段经历的结论就是:我们的某些知觉能力可能是从一出生就存
在的,但那是另一和谐则是习得的。这个研究和上面几个关于遗传和后天的有些类似。
(六)睡眠,
毫无疑问会做梦……接下来是两个关于睡眠的实验。这个研究面对的问题是“梦是必须的吗”。
实验内容就是剥夺人在睡眠中做梦的阶段,也
即快速眼动阶段REM。当被试睡着后,进入REM时,他就被强制唤醒。当然他还可以继续睡觉,但是一旦进入REM(做
梦状态)就要被唤醒。(这个实验真是惨无人的。。。)实验的下一个阶段是,在接连剥夺了几天做梦之后,再测量被试进入
REM的时间。结果发现,剥夺做梦的被试者几乎都出现了做梦的数量和时间有所增加的后果。也就是在前几天他们没做梦,
那么人体就会补偿之,在后几天会做更多的梦,做梦的时间也加长。当然,随后又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虽然不能告诉我们,人
为什么会做梦。但是告诉了我们,做梦是人的必需品,人需要梦。另外有一些比较有趣的点,比如说鬼压床,我们都知道其实
是睡眠性麻痹,也即睡着后人的神经元还在活跃(比如说做梦了),但是身体僵硬了,于是导致像是鬼在压着你不让你动一样
。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呢?为什么要让身体僵硬呢?作者认为这是一种生存机制,这样就可以避免人在做梦的时候乱动,从而避
免自己受伤或者伤害别人。额,好像有点不是那么有说服力。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