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观题汇总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观题汇总 第四章

2022-05-02 16:00  浏览数:764  来源:amor    

一、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答: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但是,只有社会分工这一条
件,还不会产生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第二个条件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这
个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首先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和抽象劳动?
答: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这种
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
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
象劳动。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三、试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劳动生产关系率的关系?
答: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各种商品,其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
量的复杂劳动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商品价值量同劳
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
4,如果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而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则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会发生变
化,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不变。
四、简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
性。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
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五、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2,价值规
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六、试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
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
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
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
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劳
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七、简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答:1,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它为一切社会所共有。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
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其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过程也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资本家会迫使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创造其自身价值所需有的时间,从而为其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因此
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八、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答:1,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到作用的不同,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
程中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3,划分不可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为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
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
九、简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答: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
产出来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假定
工作日为八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四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如果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一小时,则
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一小时,由此增加的剩余价值即为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技术
装备水平的提高。
十、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1,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
的。
2,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目的。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
十一、试述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实质及其后果?
答: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1,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外,还必然增加资
本量,以扩大生产的规模和剥削的范围。对剩余价值的狂热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2,资本主义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部压力。在资本主义竞争中,大资本总是处在有利的地位。为了
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保存自己,击败对手,资本家只有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扩大资本规模。资本主义在生产中的激烈
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
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的后果:一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三是引起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十二、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1,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
转速度就越快。
2,生产资本的构成。生产资本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通动资本,两个部分。生产资本的构成对
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列。固
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十三、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答:1,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各个资本家无论把资本投入何种生产部门,等量资本的投入,大体上都能得到
等量利润,出现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趋势,也就形成了平均利润。
2,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即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一方面,原来
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由于资本数量减少,生产规模缩小,生产的商品数量相应减少,在社会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便会供
不应求,从而引起商品价格上涨,随着商品价格上涨,盈利就会增加,利润率因而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原来利润率较高的
部门,由于大量资本转移进来,引起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利润率的变化。
3,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一直要继续到通过不同生产部门价格变动的自发调整,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大体
趋于平衡,即形成平均利润时,资本的转移才会趋于停止。所以,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
果。
4,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
济关系。
十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种过剩不是与劳动者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
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1,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当该矛盾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另一种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十五、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答: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以及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上升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需
求。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毕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服务的,因而资本主义意
识形态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
十六、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
答:1,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2,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