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练字文章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末日工程,大三线建设始末4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末日工程,大三线建设始末4

2022-03-11 16:53  浏览数:1000  来源:三季人    

于是中央两个重要决定:第一是中央领导疏散,如果苏联机械化部队从中蒙边境突袭北京,最快七天就可以到。于
是就像当年延安被胡宗南进攻,中央分成两块避免被包了饺子。二十多年后,大家不得不分散开,避免开战之后被苏
联斩首,国家的抵抗没有指挥。
第二是全军战备,部队离开营地,以实战阵型随时应对苏联进攻,整整半年之后威胁才解除。
三线建设不得不被再次加速,为了应对随时爆发的战争,任务更加迫切。所谓“穿越三大神书”的《军地两用人才之友》,
从防空、反坦克,到修房、种粮、养家畜,到修电器、造汽车,涵盖了从破坏到战后重建的全程——兼有广度和纵深,
不可多得的废土重生手册。《赤脚医生手册》还有如何三防的内容。
还有一本书叫《民兵军事训练手册》,这本书涵盖了步枪射击、防空防化防原子弹等的基本军事知识。只要有这本百
余页的手册在手,你就可以在“世界核平”后迅速建立起一支拥有相当战力的军队,这些你们都值得拥有。
这些的历史背景就是当时紧迫的中苏关系。这段时间新中国可以说紧挨着战争边缘,随时可能爆发大战。
为了抵御侵略,三线建设的同时,全国发动了3000万民兵,生产了5000万把枪,200万门小口径迫击炮,
20亿颗木柄手榴弹,至于子弹就完全没数了。当时的女民兵在种地之余,学习高射机枪使用、野战工事挖掘、沾
染化学武器后紧急处理等等硬核技能。
3三线的尾声
但是大战最后没有发生。大家知道新中国的氢弹是1967年成功的,但是实战化在1969年就完成了。当年中国使用刚刚
服役的轰6,投放了一枚300万吨当量的武器化氢弹,证明了中国有了初步的核武器投射能力。不过轰6的性能还不足以
威慑苏联,接着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证明我们有了火箭运送百万当量氢弹的实力,算是正式让中国有了核威慑力。
之后苏联表示和新中国保持友好,边境部队虽然番号没有变化,但是大量部队都是不满员的,甚至很多都是“架子部队”。
美国总统来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段历史就不用我多说了。
即使如此,三线建设也没有放松。原因很简单:如果敌人真的不惜一切代价,顶着核武器的杀伤力往上冲,氢弹不是歼
星舰,并不能真的把对方干掉。
有人说美国曾经表示,中国可以遏制苏联,如果苏联攻击中国,美国会和中国站在一起。并且在美国施压下,使苏联放
弃了进攻中国的计划。
这话只能忽悠小孩,且不说当时油价高涨,苏联处于强势,美国在外部被压得喘不过气。内部眼看布雷顿森林体系就
要崩溃,美国经济一塌糊涂。就算美国比苏联强大,中美连建交都还要在等快10年呢,美国为啥要为中国出头?就算
两家是盟友,这些年来美国卖盟友的事情,一只手数都数不过来啊。
我们一直靠的就是自己,其中三线建设加强战略纵深是重点。
直到1980年,三线建设终于结束了,原因很简单。当年的计划就是用三个五年规划的时间,在内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国
家科研军工生产体系,那时已经基本完成了。
还有一个原因,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最主要的目的不在越南。主要就是看苏联的反应,因为苏联1978年和
越南签署了苏越友好条约,表示自己要全面罩着越南。
结果苏联在一番心理博弈下,没有直接出兵从中苏边境进军,只是在背后支持越南和我们不断摩擦。如此一来苏联的底
牌被中国看穿了,知道它外强中干。
来到19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缓和,和平成为主流。三线建设中建立的大量单位,有的就开始重新再搬出内地,往沿海
发达地区搬迁。有些位置过于偏僻的单位干脆就放弃了,还有些最后关停并转,只有少量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4三线的意义
曾经看到一种说法,说三线建设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为国家投资在这些地方,造成一线地区投资大量减少,使
得新中国的建设走了弯路。
这种观点不值一驳,比如有人认为安全带这玩意勒着特别不舒服,认为气囊这东西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认为ABS、
EBD、ESP、EBA这些花里胡哨,而且这些玩意都老贵了。自己开了多年的车,都没有出过什么大事。这些钱
不就浪费了么?
一般遇到这种人,大家都觉得他脑子有点不好,因为“安全”设施是不能少的,没有用上是最好的结果,用上了可
不是啥好事。
三线建设就是当年新中国的安全带和气囊,为可能出现的危险做了一个保障。
甚至可以说,可能我国对未来的预判改变了未来。就好像有人准备在你上班路上给你一棍子,但是你猜到这种可
能性之后,早上起床戴上头盔操了根棍子去上班,被人看到后觉得你这人不好对付,等你安然无恙到公司,大家
却笑话你白费功夫。
据我看来,三线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把工业化或者说现代化,通过三线建设在全国,特别是偏远地区普及。随着
三线建设,内地很多原本落后封闭的地方,在附近出现了一群城里人,还通了铁路建了工厂。
在那个手电筒就是工业品,自行车就是大件工业品的时代,现代化的工厂和城里来的人,让当地人和现代化拉近了距离。
在这些年的新闻报道里,从中东到非洲,从东南亚到南美,有一种情况非常常见:首都和大城市光鲜亮丽,人们时
髦的很,各种现代化的东西一应俱全。从夜店到高档酒店都有。但是离开这些地方,乡下几乎保持着几百年甚至上
千年前的态势。不过西方记者不管这些,跑来城市一阵拍照,回去证明这个国家已经“现代化”了。
然后某一天突然就乱了。有些宗教氛围比较浓的国家,一夜之间整个国家好像按了倒退键一样,眼看“落后势力”上
台。西方把以前在大街上拍的超短裙姑娘展示出来,控诉这个国家被恶势力统治了。
这种事情一次一次发生,从60年代的伊朗一直到现在的阿富汗。这其中深层原因,就是这些国家所谓的“现代化”不
过是浮在表面,整个国家发展的空间极其不平等,一有动荡,上面那一点点东西就沉下去了。
新中国的情况非常不同,我们依靠巨大的动员能力和深入的号召能力,把整个国家都尽力往现代化拉。从1950年
代开始,全国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是现代化的普及基本是同步的,也为后来改开后的大发展埋下了伏笔。
文章就准备写到这里了,文末用航天院老领导的话结束本文吧,前几天还问了下,老先生已经在2019年去世了。
他说几十年前他领导在动员会上说,我们这些人做的这些事,只为了后人能忘掉这一切,等他们彻底理解不了我们
为啥做这些事,那时的国家应该好起来了,我们的付出也值了。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